摘要:舍得酒业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53.57亿元,同比下降24.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同比骤降80.46%。其中,第四季度单季亏损3.23亿元,同比下滑168.11%。
一年之间,是巨变。
2024年的舍得酒业,过得不如意。
净利润暴跌80.46% ,派发的红利也少了,高管也降薪了20%。
舍得酒业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53.57亿元,同比下降24.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同比骤降80.46%。其中,第四季度单季亏损3.23亿元,同比下滑168.11%。
而一年前,舍得酒业2023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再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比增长16.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增长5.09%。舍得酒业发布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1.5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7.12亿元(含税)
而舍得酒业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则是,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42亿元(含税)。
舍得酒业的2024年到底怎么了的?大升财经一探究竟。
外部环境:行业调整期叠加消费需求疲软
次高端白酒市场持续承压,2024年,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次高端产品(500-800元价格带)需求恢复缓慢。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商务宴请和礼品消费等核心场景收缩,次高端白酒动销明显放缓。舍得酒业的核心单品“品味舍得”和“智慧舍得”主攻次高端市场,其价格虽保持稳定(一批价分别为360元和500元),但销量大幅下滑,直接拖累收入。
行业竞争加剧与库存压力,白酒企业普遍面临渠道库存高企问题。为消化库存,行业掀起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舍得酒业虽通过“控量挺价”策略稳定渠道信心,但主动减少发货量导致收入下降。例如,公司2024年经销商数量较2023年仅增加108家,增速显著放缓,反映出市场拓展难度加大。
消费信心修复滞后,疫情后居民消费更趋理性,中高端白酒需求从“面子消费”转向性价比导向。次高端产品作为商务社交的“刚需品”,恢复速度慢于大众酒。舍得酒业的次高端定位使其在消费降级趋势中首当其冲。
内部经营:战略调整与成本压力共振
“控量挺价”策略的短期阵痛,为应对库存压力,舍得酒业2024年执行严格的“控量挺价”政策,减少向经销商压货,优先清理渠道库存。此举虽稳定了核心单品价格体系,但直接导致销量下滑。例如,公司第四季度营收同比暴跌51.2%,单季亏损3.23亿元,显示策略短期内对业绩冲击显著。
销售费用高企侵蚀利润,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合计17.95亿元,占营收比例达33.51%,同比增加24.36%。其中,品牌建设投入加大(如广告宣传、市场推广)是主因。尽管公司通过精益化管理将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5.37%,但仍难抵消销售端的刚性支出。
产品结构升级不及预期,舍得酒业试图通过“老酒战略”推动产品高端化,但新品放量缓慢。例如,千元价格带的“藏品舍得10年”虽在国庆期间同比增长384%,但规模尚小,对整体收入贡献有限。同时,大众酒市场(如沱牌特级T68)虽增长稳健,但毛利率低于次高端产品,导致盈利质量下降。
国际化与电商渠道贡献有限,2024年,公司电商渠道销售额4.46亿元,同比增长显著,但仅占总营收的8.3%;国际化业务触达36个国家和地区,两个核心市场动销增长200%,但基数较小。新渠道的增量尚不足以弥补传统渠道的损失。
老酒战略得与失
舍得酒业的“老酒战略”以“每一瓶都是老酒”为核心卖点,依托12万吨老酒储备(宣称自1976年起封存),试图在高端白酒市场中建立差异化定位。这一策略帮助舍得在次高端市场中形成独特卖点,尤其是通过“藏品舍得10年”等高端产品抢占千元价格带,部分市场动销增长显著(如2024年国庆期间同比增长384%)。此外,老酒战略通过文化IP联名、老酒拍卖会等活动,强化了品牌的历史厚重感与收藏价值。
“老酒战略”的局限与问题,品牌定位模糊与消费者认知偏差,浓香型老酒的先天劣势:行业普遍认为“老酒”概念更适用于酱香型白酒(如茅台),而浓香型基酒的最佳储存期为1-3年,过长的储存可能影响口感。舍得将浓香型基酒包装为“老酒”,引发市场对其概念真实性的质疑。
高端化受阻,尽管舍得强调老酒稀缺性,但其毛利率(2023年为74.5%)仍显著低于泸州老窖(86.59%)、五粮液等头部品牌,显示品牌溢价能力不足。
库存高企与渠道压货矛盾,库存积压,截至2024年三季度,舍得存货达49.1亿元,占总流动资产的64.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高库存导致现金流紧张,且部分产品出现价格倒挂(如部分老酒产品终端售价低于出厂价)。
渠道信心不足,经销商因动销不畅减少囤货,合同负债从2023年的2.77亿元降至2024年三季度的1.74亿元,反映渠道蓄水池功能弱化。
营销投入与收益失衡,2023年舍得销售费用率攀升至18.21%,但营收增速仅12.62%,净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高额广告投放(如央视黄金时段)未能有效转化为品牌溢价或市场份额提升,反而加剧成本压力。
战略执行与行业周期错配,扩产与需求下滑的冲突:2022年启动的70.54亿元扩产项目(新增6万吨原酒产能)在行业调整期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2023年仅64%),进一步加剧库存压力。
次高端市场萎缩,2024年次高端白酒需求疲软(商务宴请减少、消费降级),舍得核心产品“品味舍得”销量下滑,导致营收同比下降24.41%。
郭广昌为何未能实现预期效果?
复星基因与白酒行业的适配性问题,复星擅长资本运作和多元化扩张,但白酒行业更依赖品牌积淀与渠道深耕。郭广昌入主后,舍得频繁调整战略(如“双品牌”“国际化”“老酒2.0”),导致资源分散,未能形成持续的品牌建设投入。
对行业周期的误判,复星在2020年收购舍得时正值白酒行业上升期,但2024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次高端市场收缩。郭广昌主导的扩产和高端化布局(如千元价格带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库存积压和利润下滑。
老酒战略的先天缺陷,复星过度依赖“老酒”概念,却未能解决浓香型老酒的市场接受度问题。同时,老酒战略需要长期培育消费者认知,但复星追求短期业绩增长(如股权激励要求2024年营收破百亿),导致战略执行急功近利。
战略需回归本质,平衡长期与短期,舍得酒业的“老酒战略”在品牌差异化和产品布局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受限于品类特性、行业周期和战略执行问题,未能实现预期突破。郭广昌需调整策略:聚焦核心市场:收缩过度扩张的产能,深耕川渝等根据地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减少低端产品对品牌形象的稀释,强化高端产品的品质背书;提升渠道效率:通过数字化工具监控动销,减少压货对经销商的压力;重新定义老酒价值:联合行业协会制定浓香型老酒标准,增强市场公信力。
若舍得能平衡长期品牌建设与短期业绩压力,老酒战略仍有机会在行业复苏周期中释放潜力。
如何找回利润?
优化产品结构,强化老酒战略,加速高端化布局,依托12万吨老基酒储备(坛储年份平均20年以上),重点推广“藏品舍得”系列,抢占千元价格带。通过限量发售、年份认证等方式强化稀缺性,提升品牌溢价。
平衡大众与次高端市场,在巩固沱牌特级T68等大众产品的同时,推出中端新品(如2025年糖酒会发布的“沱牌曲酒大师版”),填补300-500元价格带空白,兼顾规模与利润。
深化渠道改革,提升运营效率,精细化渠道管理,继续执行“控量挺价”,但需动态调整政策。例如,在库存健康的区域适度增加配额,利用数字化工具监控渠道动销,避免“一刀切”导致收入流失。
扩大电商与直营占比,2024年电商渠道增速亮眼,未来可依托直播带货、会员私域运营等方式扩大C端直营比例,减少对传统经销商的依赖,提升渠道利润率。
成本管控与费用优化,供应链降本增效,通过增产扩能项目(规划新增6万吨原酒产能)降低单位成本;推进智能制造,减少生产环节损耗。
精准投放营销费用,减少粗放式广告投入,转向品效合一的营销策略。例如,通过消费者品鉴会、文化IP联名等方式提升品牌黏性,降低获客成本。
国际化与差异化竞争,借力复星全球化资源,利用控股股东复星集团的海外渠道,重点拓展东南亚、欧洲华人市场,推出适配当地口味的小瓶装白酒,规避国内红海竞争。
构建老酒消费生态,联合行业协会推动老酒标准制定,举办老酒拍卖会、收藏展,培育消费者对老酒的价值认知,将舍得打造为“可投资的文化资产”。
舍得酒业2024年的业绩滑坡是行业周期与自身战略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短期看,次高端需求疲软和费用高企仍是主要挑战;长期看,老酒战略与渠道改革若能持续推进,有望在行业复苏周期中抢占先机。
公司需在“控量挺价”与规模增长间寻求平衡,通过产品创新、成本优化和国际化打开增量空间。2025年一季度电商销售回暖及春节开瓶率增长已释放积极信号,但全年业绩修复仍需时间验证。
来源:大升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