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很多人对孔子误解却很深,其实,后来传播的很多孔子学说是被后世程朱理学阉割过的,让人一味愚忠愚孝。孔子是智慧的,他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书读多了,成为书蠹,有着书生的迂腐。孔子很会变通。他的很多思想对我们现在还有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很多人对孔子误解却很深,其实,后来传播的很多孔子学说是被后世程朱理学阉割过的,让人一味愚忠愚孝。孔子是智慧的,他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书读多了,成为书蠹,有着书生的迂腐。孔子很会变通。他的很多思想对我们现在还有用。
有说孔子是私生子,依据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家语》中对这段求婚细节做了详细记载:“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颜氏谓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也。今其人身长九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女孰能为之妻?’ 二女莫对,征在进曰:‘所制,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叔梁纥求婚颜氏的细节。这里的“野合”并没有苟合之意,也并非说孔子是私生子。而是说叔梁纥已过了正常纳妾的年龄,且和颜氏的年龄太过悬殊,不符合礼制。同时强调两人的婚姻太过草率,就像乡野之人的婚礼。因此,司马迁用了“野合”两字。
楚国的法律非常严苛,偷窃会被砍头。楚王叶公(叶公好龙的主角)为了向孔子展示自己治理地方十分得力,和孔子说出了以下这段话:“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这个地方有十分正直的人,这个人的父亲偷了羊,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顾念亲人的私情,而是检举了自己的父亲,作为证人,把自己的父亲告上了官府。
叶公之所以说这个故事告诉孔子,其实只是想要得到孔子对他治理能力的肯定。没想到孔子竟然对他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认为的正直和你的想法有所不同,父亲为自己的儿子隐瞒,儿子为自己的父亲隐瞒,才是我认为的正直。叶公完全没有想到孔子竟然是这么想的,一下子竟然无言以对。
宰予是怎么死的知道吗?作乱造反,不作不死。孔子不是不喜欢能言善辩的学生,而是不喜欢夸夸其谈的学生。他的学生能言善辩的很多,如善于经商的子贡,爱打抱不平的子路,孔子都喜欢。孔子也不是心胸狭隘,好打击报复,子路在课上多次让孔子难堪,孔子也没有和子路计较。如果不是宰予经常睡觉,孔子也不会那么狠狠骂他。孔子可以自由选学生,但不是嫌贫爱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家境就很贫寒。
孔子也不是不喜欢调皮的学生,子路当年就是街上一个小混混,问题少年,他主动招子路到门下教育,把他培养成一个老百姓的官。至于宰予呢,死缠烂打非要做孔子的学生,孔子看出这个孩子的品质和子路不同。他即使成才,也是歪才,于社会无用。
孔子推行“仁”的学说,主张以仁治国。所以,很多人对孔子产生误解,认为他是个老好人,只要是做好事,就一定会得到他的夸奖。
其实不然。子路在鲁国做地方官时,曾经自掏腰包,施粥救济当地老百姓,却遭到了孔子的批评。孔子认为他救济老百姓,没有通过当地的官员,这会让百姓对朝廷心生怨恨,因而会造成社会动荡。孔子也出于爱生心切,怕他会被其他官员嫉妒打击。无论是在官场还是职场,这对我们都有启发借鉴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不可越俎代庖,否则,并不利于大局,也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祸患!
曾皙和曾子父子俩都都是孔子的学生。曾皙信奉棍棒教育,对儿子教育非常严格。曾子非常孝顺,一次,他做错了事,曾皙用棍子打他,曾子就乖乖地站在那让父亲打。他以为孔子会表扬自己,哪知孔子却批评他:“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否则,陷父亲于不义!”意思是,如果他的父亲用小棍子打他,小棍子打不伤人,他就应该受着。如果他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他应该跑走。不然,把他打伤了,他的父亲则落下个不义的罪名,这也是不孝。
孔子说的这一番话很有道理。我们要孝顺父母,但不是叫我们一味讲愚孝,认为父母什么都是对的,什么都应该顺从。
"三季人"现在指无知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和人发生争执,那人非要说一年只有三季。子贡就来问孔子,孔子说:"你就告诉他三季。"然后告诉子贡原因:"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孔子主张不争论不解释吗?错了,他游说列国,不争论不解释,像个木头人一样,行吗?他经常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他的课堂上经常争论得热火朝天。这就是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孔子只不过以他的智慧告诉我们:不要同无知的人发生无谓的争论,浪费时间和精力。这同庄子的思想"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如出一辙。这是大智慧。
现在,中国和一些国家外交关系紧张。有人就说中国的外交太阴柔,都是受孔子思想的毒害。如孔子说过“克己复礼”,人们认为孔子过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太懦弱。其实,“克己复礼”的意思也可解释为“能够做自己”,孔子经常鼓励那些胆小不自信的学生做自己。
孔子还说过"以德报怨″,这也遭到后世很多人的诟病。说他是个好好先生,没有血性,胆小怕事。
其实,这并不是孔子的本来思想。孔子的原话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果以德报怨,那你拿什么来报德呢?”"直"就是公平直地去对待,既不降低自己的尊严,又能遵守诚信待人的基本信条。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办私立学校的人。他的很多教育思想,永不过时,到现在还在被沿用,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孔子的思想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还有,孔子关于交友的思想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性,他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柔善,友便佞,损矣。”即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不论哪个时代都需要孔子。有人说,孔子把狼变成羊。我说,丢掉孔子,把羊变成狼,那才是最可怕的!没有"仁义礼"的束缚,人们心中的恶魔就会四处乱蹿。于是,父母可以不对子女仁慈;子女可以不孝顺父母;夫妻之间可以不相互尊重;朋友之间可以不讲信义;路见不平,也无人一声喝……道德崩盘,寡义少耻,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当然,孔子思想学说中也有糟粕部分,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惟女人和小人难养"等,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对女人没好感,他可能被南子搞怕了。孔子毕竟是人,不是神。我们不能要求其十全十美。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统统丢弃,那正如鲁迅所说,从祖宗那得到一座房子,为了和房主人划清界限,一把火把它烧掉,这种人是昏蛋!
中国人当草芥一样丢掉的东西,外国人恰恰奉之若宝,如孙子,如孔子,如屈原。韩国在等着捡这些中国文化遗产以“申遗”呢。这就是很多中国人愚蠢短视的地方!
来源:云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