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阿赖耶识,就是生命载体,相当于一个容量无限大的库房。在无尽生命延续的过程中,身口意三业的一切活动,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会在内心留下记录,成为心理力量,又称种子。当某个行为被不断重复之后,相应的心理力量也在不断强化,唯识宗称之为“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
它是生命的载体
也是轮回的依托
无休无止,不曾少息
所谓阿赖耶识,就是生命载体,相当于一个容量无限大的库房。在无尽生命延续的过程中,身口意三业的一切活动,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会在内心留下记录,成为心理力量,又称种子。当某个行为被不断重复之后,相应的心理力量也在不断强化,唯识宗称之为“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
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力量就能成为心灵世界的主导。就像一个人喜欢贪,贪心会越来越大;习惯发脾气,嗔心会越来越强。反之,不断培养慈悲,慈悲也会日益增长。总之,你选择什么,发展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佛教认为,生命是生生不已的延续,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在此期间,就是由阿赖耶识储存的心理力量,推动生命发展。所以,阿赖耶识是相似相续,而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人生经验的积累,形成不同记录,并由这种内涵的改变,影响未来的生命走向。
同时,阿赖耶识保存的种子,还会成为心理活动的基础。比如我们有各种爱好;擅长做这个,不擅长做那个;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都是因为内心播下相应的种子。当你看见某个人觉得讨厌,就是种子在产生作用,使你产生厌恶、不接纳的情绪。如果种子不曾现行,那么看见就只是看见,不会引发进一步的心理活动。
阿赖耶识是轮回的载体,贯穿整个生命的延续过程,无休无止,不曾少息,而前六识都是会中断的。比如意识,虽然活动范围很广,但在深睡、昏厥或无想定、灭尽定等状态时,也是不起作用的。当意识不起作用时,人并没有死去,就是由阿赖耶识在执持这个身体。
但阿赖耶识又不同于灵魂,灵魂的定义是常恒不变的,而阿赖耶识的内容会不断改变,它所执持的色身也在不断变化。正因为如此,修行才有其价值。如果生命是固定不变的,还有修行的必要吗?正因为它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才要通过修行转变不良品质,转染成净,转识成智。
摘自《心理学视角的佛学世界》
作者:济群法师
来源:云水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