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反复抽搐伴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疑难病例分析报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9:32 2

摘要:患者男,8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5年余,因“反复双下肢不自主抽搐加重伴一过性意识障碍及左侧肢体强直”入院。透析期间常发抽搐,双下肢紧张且不自主抽动,调整干体重及超滤,采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序贯治疗无效。1天前透析后体位变化突发昏迷,约持续15分钟,补液生理盐水2

本文正文

一、病例摘要

患者男,8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5年余,因“反复双下肢不自主抽搐加重伴一过性意识障碍及左侧肢体强直”入院。透析期间常发抽搐,双下肢紧张且不自主抽动,调整干体重及超滤,采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序贯治疗无效。1天前透析后体位变化突发昏迷,约持续15分钟,补液生理盐水200mL后缓解,但出现双下肢无力及活动后抽搐;4小时前再次抽搐伴左侧肢体强直及口角歪斜,持续20分钟。无舌咬伤及二便失禁。

二、临床分析

1. 首要鉴别诊断

①电解质与代谢紊乱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尿毒症患者因活性维生素D缺乏、磷潴留易致低钙血症,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抽搐多表现为手足搐搦,但本病例累及全身且伴局灶体征,需结合血钙、磷、iPTH水平综合判断。

低钠/低镁血症:钠快速波动或低镁可诱发抽搐,但多伴意识模糊或心律失常,需实验室验证。

低血糖危象: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最常见病因之一。低血糖症状主要由于神经组织缺糖引起:血糖下降迅速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突出,表现为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心悸、饥饿感;血糖下降慢时则交感神经症状不典型或迅速出现中枢神经抑制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视力障碍、抽搐、木僵和昏迷。

②脑血管事件

缺血性卒中/TIA:突发局灶神经缺损(左侧肢体强直、口角歪斜)提示皮层或基底节受累。透析患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及抗凝风险,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需紧急头颅MRI-DWI排查急性梗死或微出血。

透析相关脑出血:长期抗凝治疗(如肝素)增加出血风险,但本例无持续意识障碍,CT可快速排除。

③尿毒症脑病

毒素蓄积(如尿素、胍类)可致脑水肿及神经递质紊乱,表现为扑翼样震颤、肌阵挛甚至癫痫。但患者透析5年,充分性达标可能性低(需计算Kt/V),且缺乏典型脑病征象,可能性较小。

透析性脑病的临床症状可分成四类:交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临床常见血液透析性脑病的症状为口吃性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言语失用,面部及全身肌阵挛,记忆障碍及人格、精神行为异常。抽搐和癫痫属于运动损伤的重要表现。抗生素脑病,血透患者多数伴随免疫力下降,易诱发感染。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抗生素。尿毒症患者各种毒性物质影响微血管内皮细胞代谢,造成微循环障碍,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脊液药物浓度增加。

④癫痫发作

局灶性癫痫继发于代谢紊乱或结构性脑病(如卒中、钙化)。脑电图可捕捉痫样放电,但需排除诱因(如电解质异常、药物毒性)。

⑤透析相关并发症

低血压诱导脑缺血:超滤过量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致血压骤降,引发分水岭区缺血,但通常伴晕厥而非抽搐。

失衡综合征:多见于初始透析或高效治疗,因渗透压梯度致脑水肿,但患者长期透析,可能性低。

2. 辅助检查与结果解读

实验室检查:血钙6.8 mg/dL(↓),磷6.5 mg/dL(↑),iPTH 800 pg/mL(↑↑),提示继发性甲旁亢;血镁1.6 mg/dL(正常);头颅MRI示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腔隙性梗死。

脑电图:右侧额颞区偶见尖慢波,支持局灶性癫痫可能。

心脏评估:超声示左室肥厚,EF 55%,排除心源性栓塞。

3. 多因素交织的病理机制

①继发性甲旁亢与钙磷代谢紊乱:长期高磷低钙刺激PTH分泌,导致血管钙化及脑小血管病变,增加卒中风险。

②急性腔隙性梗死:基底节区缺血损害皮质-纹状体通路,降低抽搐阈值,诱发局灶性癫痫。

③透析中低血压与脑灌注波动:超滤后血容量变化加剧分水岭区缺血,与体位性昏迷相关。

三、治疗策略与转归

1. 急性期处理

①纠正钙磷代谢紊乱(KDIGO指南推荐)

低钙血症: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稀释后缓慢推注),随后透析液钙浓度调整为1.5 mmol/L以维持血钙2.1-2.5 mmol/L(目标值)。

高磷血症:非含钙磷结合剂(司维拉姆800mg tid,餐中服),联合限磷饮食(

②卒中二级预防(AHA/ASA指南)

抗血小板治疗:用药遵医嘱。

他汀强化治疗:用药遵医嘱。

③抗癫痫药物选择

用药遵医嘱。

2. 长期透析管理优化

①透析处方调整(KDOQI建议)

延长透析时间:每次4小时,血流速250-300ml/min,降低超滤率至

钠梯度透析:初始透析液钠140mmol/L,逐步降至135mmol/L,减少渗透压波动。

②继发性甲旁亢治疗

拟钙剂:监测血钙,避免低钙抽,用药遵医嘱。

甲状旁腺切除术:iPTH>800pg/mL且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干预可降低血管钙化风险。遵医嘱。

③营养与康复

蛋白质摄入:1.2g/kg/d(避免营养不良),补充α-酮酸制剂(开同4片 tid)。

肌力训练:器械辅助下肢抗阻训练(30分钟/次,3次/周),改善透析后乏力。

3. 中医治疗

①中药方剂

②中医理疗

肌肉痉挛者:定位患者的曲泉、肝俞、复溜、期门、关元及肾俞,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 将 3 mm ×0.4 mm 的毫针刺入上述穴位。

抽搐患者:定位患者的足三里、风池、太冲及三阴交, 进行常规消毒后,将 3 mm×0.4 mm 的毫针刺入上述穴位。

4. 转归

经综合干预后,患者未再发抽搐及神经功能缺损,血钙磷逐步达标。原则上尽早进行康复,以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归社会。

本例揭示了长期透析患者抽搐的多元病因:代谢紊乱、脑血管事件与癫痫的协同作用。警示临床需突破“单一病因”思维,融合神经、肾内及影像学评估。尤其对突发局灶体征者,需优先排除卒中,同时精细化调整钙磷代谢及透析方案,以改善预后。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