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逵带3个老婆8吨黄金逃到美国,钱花光老婆跑后,想回国养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9:30 2

摘要: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西北,马鸿逵作为一名军阀掌控宁夏长达17年,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巨额财富。1949年解放战争尾声,他携三位姨太太和大量黄金仓皇出逃,先到台湾,后转美国,开启一段海外漂泊生涯。起初生活奢华,却因家庭纷争和经营失败而迅速衰落。晚年穷困时,他多次表达

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西北,马鸿逵作为一名军阀掌控宁夏长达17年,通过各种手段积累巨额财富。1949年解放战争尾声,他携三位姨太太和大量黄金仓皇出逃,先到台湾,后转美国,开启一段海外漂泊生涯。起初生活奢华,却因家庭纷争和经营失败而迅速衰落。晚年穷困时,他多次表达回国养老的意愿,却未能实现。

马鸿逵于1950年抵达美国洛杉矶后,利用从宁夏带出的巨额黄金开始新生活。他购买房产,并在郊区开设马场,试图延续对马匹的熟悉经营。当时随行的三位姨太太包括四姨太刘慕侠、五姨太邹德一和六姨太,她们原本在宁夏陪伴他多年。马鸿逵的马场名为普马拿牧场,占地广阔,养有多种马匹,初期吸引一些当地人前来参观。他还投资房地产,在洛杉矶置办多处房产,生活表面上维持着富裕状态。

然而,家庭内部很快出现裂痕。刘慕侠负责管理财务,却与邹德一积怨已久,常在开支上克扣,导致争执不断。邹德一在1956年提出离婚,并带走部分财产,这让马鸿逵的家庭进一步瓦解。马场经营也面临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管理经验和市场适应,亏损严重,最终在1960年代初倒闭。同时,马鸿逵的儿孙开始卷入财产分配纠纷。1962年,他与孙子马家骅因孙女Mi Mi Ma的抚养权和财产问题对簿公堂,马鸿逵败诉,进一步损失资产。

他的体重因糖尿病和饮食习惯飙升至近200公斤,行动不便,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到晚年,马鸿逵已耗尽大部分财富,靠有限救济维持,昔日随从散去,无人照料。这种海外生活的转变,让他开始反思过往,但这样一个从西北军阀中脱颖而出的身影,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一步的?

马鸿逵在美国的生活细节显示出他试图适应却屡屡受挫。他选择洛杉矶作为定居地,那里有华侨社区,便于采购熟悉的食物和用品。黄金数量据记载约7.5吨,部分存于银行,部分用于投资。他开设马场时,雇佣当地工人,养马数百匹,包括阿拉伯马和本地品种,初期举办小型赛马活动吸引顾客。

然而,美国的农业法规和竞争环境让他难以盈利,马场设备维护成本高企,导致资金链断裂。家庭方面,刘慕侠作为京剧演员出身的姨太太,本是最得宠的,她掌管家政,但与邹德一的矛盾源于宁夏时期积累的恩怨。在美国,两人争执升级,刘慕侠控制开支,邹德一外出社交频繁,最终离婚并再婚。六姨太相对低调,但也未能长久陪伴。马鸿逵的儿子们如马敦厚、马敦静和马敦仁在美国难以重振家业,马敦静曾移民美国,却因财产问题与父亲疏远。

孙辈的官司源于马家骅对遗产的争夺,法庭判决让马鸿逵损失抚养权和部分资金。糖尿病反复发作,他嗜好甜食如冰淇淋,加剧病情,体重一度接近200公斤,需要轮椅出行。晚年,他居住在简易公寓,黄金大多耗于投资失败和家庭分割,仅剩少量维持生计。

在美国,马鸿逵的文化适应问题凸显。他作为穆斯林,坚持伊斯兰饮食习惯,却在当地社交圈难以融入。上流社会视他为外来者,他的英语水平有限,交流多靠翻译。马场倒闭后,他变卖房产维生,资金流失加速。姨太太们的离去加剧孤独,刘慕侠虽留到最后,但关系冷淡,主要处理家务。

儿孙贪图财产,马敦仁因精神健康问题被疏远,其他后代忙于自身事业。马鸿逵的财富从巨额黄金起步,却在十年内大幅缩水,部分用于奢侈消费,部分被官司瓜分。到1960年代末,他已接近破产,健康恶化。糖尿病导致并发症,多次住院治疗,却因顽强体质坚持下来。这种坚持让他有时间反思一生,他开始写信表达回中国养老的愿望,坚持自己是中国人,必须埋在故土。

马鸿逵的早期生涯源于家族军阀背景。他1892年出生于甘肃河州韩集村,回族家庭,父亲马福祥是清末将领,曾参与镇压河湟起义并获官职。马鸿逵七岁入私塾,后18岁进入甘肃陆军学堂,1910年毕业。毕业后,他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活动,一度被捕,经父亲营救出狱。1912年民国成立,他赴京任侍卫武官,先后跟随袁世凯、李元洪和冯国璋等北洋军阀,积累军事经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投靠冯玉祥国民军,任第七师师长,在金积和灵武驻防,部队扩充至数万人,形成马家军基础。1926年北伐时期,他任国民联军第四路军司令兼西安警备司令。但他善于投机,1929年中原大战中背叛冯玉祥,转投蒋介石,任陆军第六十四师师长,获蒋介石信任。1930年,他被任命为宁夏省主席,正式掌控西北地区军政大权。在统治期间,他推行高压政策,搜刮民众财富,残杀反对者,百姓生活艰难。但这种统治方式如何为他的后期逃亡埋下隐患?

马鸿逵的崛起过程充满政治变幻。他在军校期间秘密加入同盟会,反清被捕后迅速调整,利用父亲关系从军。跟随北洋军阀时,他灵活转向,从袁世凯转段祺瑞,再投冯玉祥。1925年加入冯玉祥国民军后,积极招兵,董恭和李凤藻等将领加入,使部队壮大。1927年随冯北伐,却在关键时刻转向拥蒋。

蒋介石任命他为河南省政府委员,1930年中原大战中,马鸿逵率军攻占泰安,升任第十五路军总指挥。1932年正式任宁夏省主席后,他表面推行三民主义,制定公务员准则,却实际以军权控制一切。宁夏交通闭塞,中央管辖松散,他安插亲信,先后赶走五位教育厅长,自荐杨作荣掌教育。以军政合一模式,每日合署办公如同朝会。他大增税收,私印货币345万元,强制半价兑换,民众负担沉重。

推行伊斯兰教育,创办中阿学校,推广伊赫瓦尼派,却镇压异教徒和异见者。抗日时期,他初期消极,1937年后才派兵支援绥西战役。1945年获胜利勋章,任西北军政副长官。但在解放战争中,他拒绝和平解放宁夏,顽固抵抗解放军。这种高压统治让他积累大量财富,却失去民心,末日逐渐逼近。

马鸿逵统治宁夏17年,掌控军政。他家族军阀传统深厚,祖父马千龄劝降起义获左宗棠赞赏,叔父马福禄抗八国联军阵亡。马鸿逵继承家业,1933年击败孙殿英入侵,获蒋介石嘉奖。在统治中,他以伊斯兰旗帜创办宁夏私立中阿学院,胡崧山任校长,却因新年庆典冲突开除胡崧山。

他娶六妻,多为戏子出身,儿子马敦厚等任军职。宁夏人口75万,非穆斯林占多数,他强征兵源,从三丁抽一到五丁抽二,每七人一兵,导致田地荒芜。经济上,他霸占750间房产和上万亩良田,假借修机场驱逐居民。抗日中,他允许日军建机场,后驱逐转反日。1942年蒋介石访宁夏,与马鸿宾和马鸿逵会晤。1948年,其母去世,家族势力仍存。但解放军推进时,他知无法抵挡,选择逃亡。

马鸿逵的军事生涯显示出他的野心。他早年参与反清,民国初在京从军,积累人脉。投冯玉祥后,部队从几千人扩至数万,控制灵武等地。背叛冯投蒋后,获重用,中原大战立功。任宁夏主席后,他整顿军队,建立马家军体系,装备精良。统治中,他推行伊斯兰政策,建清真寺,办学校,却强制民众改宗。

经济掠夺包括垄断盐业和毛皮贸易,积累黄金等财富。抗日后期,他派兵参战,获勋章。但解放战争中,马家军在兰州战役中溃败,他拒和谈。这种积累虽让他携财逃亡,却为后来的孤立埋下种子。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马鸿逵见西北局势崩盘,9月仓皇逃离宁夏。他携三位姨太太和黄金,先飞重庆见蒋介石,跪地求援,却遭冷遇。蒋介石虽暂收留,但西北失利让他受指责。10月,他抵达台湾,当局表面接纳,却心存警惕。因西北败局和昔日同僚敌视,他被控贻误军机,撤职查办,行动受限。昔日权势尽失,马鸿逵野心虽存,却在台湾处处受制,生活艰难。1950年,他借送四姨太刘慕侠赴港就医为由,电称病危获准离台,后从香港转往美国。但异国生活是否会延续台湾的困境?

马鸿逵逃亡路径曲折。1949年1月,解放军发动宁夏战役,银川和固原相继解放。他弃守宁夏,卷走省府经费和黄金,带卫士飞重庆。见蒋介石时,他跪哭诉苦,蒋介石面露厌恶。蒋虽允去台湾,但马步芳和马鸿宾等指责他援助不力。

10月14日抵台后,国民党行政院通过惩处案,称他擅撤部队致友军损失,开除党籍。台湾舆论压力大,马鸿逵上书辩解,骂李宗仁和白崇禧。蒋介石亲自质问,他感无立足之地。当局监视严密,黄金引觊觎。马鸿逵家族庞大,六个妻子多个儿子,但逃台仅带三位姨太太。昔日宁夏主席沦为闲人,野心无处施展。

1950年5月,他借刘慕侠赴港治病,获准离台,后从香港飞旧金山,定居洛杉矶。台湾短暂停留成转折,异国新阶段开启。

马鸿逵在台湾逗留不足一年。抵台后,住豪华住所,却遭郭寄峤和马步芳父子控诉西北败局。11月,行政院撤职,国民党中委会开除党籍。他辩解上书,蒋介石斥责。马鸿逵感台湾无容身处,黄金成负担。他有六个妻子,第一妻刘洁贞1914年娶,生三子;六姨太最亲近,死时伴侧。

但逃台仅带三位,儿子部分随行。当局设防,同僚敌视。他拒美国籍,对家属称自己是中国人。但绝望中,他选择再逃。1950年以赴美就医为由,携黄金和姨太太离港。台湾经历短暂,异国挑战等待。

马鸿逵的台湾时期反映出国民党内部矛盾。他逃重庆后,蒋介石虽见,但对西北溃败不满。抵台后,惩处迅速,开除党籍撤职。他上书抗议,却无效果。监视下,行动受限,黄金安全成忧。他利用关系,借姨太病重离台,实际规划逃美。这种短暂庇护暴露了军阀间的互不信任,为美国生活铺路。

在美国,马鸿逵的奢华生活渐趋崩塌。三位姨太太争产频发,外遇事件增多,官司不断,马场破产,儿孙瓜分财产,最终他一贫如洗,孤独度日。生命末期,他表达对故乡眷恋,多次申请回国养老,却遭拒绝。1970年1月14日,他病逝洛杉矶,享年78岁。遗体运回台湾,埋于台北回民公墓,与长子马敦厚和四姨太刘慕侠合葬。昔日军阀的权势化为乌有,异乡终老成定局。

马鸿逵晚年饱受孤苦。糖尿病恶化,体重从近200公斤剧减,形如枯槁。无稳定收入,靠救济和亲友接济。家庭破碎,姨太太相继离去,马敦静移民美国后卷入争端。1962年,与孙子争Mi Mi Ma抚养权败诉。马场倒闭后,卖产度日,到1960年代末穷困。多次通过渠道申请回国,称想埋在故土,但因宁夏统治记录遭拒。他拒入美国籍,坚持中国身份,却无法归乡。死时,六姨太陪伴,安排遗体运台。墓地在台北回民公墓,与长子和四姨太合葬。马鸿逵一生从西北起家,到异乡结束,留下一段军阀历史的注脚。

马鸿逵的结局充满讽刺。他统治宁夏时搜刮巨财,却在美国耗尽。晚年悔恨,常望东方自语。回国申请失败,国内忆其统治负面,反对接纳。1970年逝世后,遗体未归大陆。昔日马家军领袖,终成漂泊者。

马鸿逵在美国最后十年,健康和家庭双重打击。糖尿病并发症频发,住院多次。姨太太邹德一离婚,刘慕侠掌权但关系疏离。儿孙官司后,他卧床不起。回国愿望强烈,通过信件表达,却无回应。死于洛杉矶医院,遗愿未遂,骨灰运台安葬。

来源:寒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