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重磅新规!全面接管社会足球赛事,是规范秩序还是没饭硬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9:16 2

摘要:更有网友辣评:“把你的职业联赛能管好就行了,别的不要乱操心”。而且就连以散装出名的江苏“十三太保”都连夜集体发声:运营十分健康,无需上级单位介入!苏超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强硬表态“绝不会像村超一样任人摆布!”

最近,一则中国足协强势插手民间足球赛事的试行文件,瞬间引发了全国网友的争议。

更有网友辣评:“把你的职业联赛能管好就行了,别的不要乱操心”。而且就连以散装出名的江苏“十三太保”都连夜集体发声:运营十分健康,无需上级单位介入!苏超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强硬表态“绝不会像村超一样任人摆布!

为什么这项看似普通的试行新规,却引起了众多人的不满,也许我们真的该思考当民间足球赛事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引擎,行业管理是该强化管控还是放手培育?

草根足球,燃起新希望

近年来,民间足球赛事如火如荼。贵州村超单场观赛人数峰值超5万,抖音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不仅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周增超3000万元,更让特色农产品销售翻倍。

江苏足球联赛(苏超)的参赛球队超过200支,覆盖全省超10个地级市,通过“城市德比”激活地域足球热情,带动赛事举办地餐饮、住宿消费增长20%-40%。

山东“鲁超”首赛季吸引超150支球队参赛,赛事期间相关城市足球场预订率达90%。四川民间赛事甚至带动足球青训报名人数月增2000人。

这些赛事已经远远超越了最初推进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范畴,甚至往往与地方文旅相结合,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窗口、激活地方经济、凝聚社群的新引擎。

足协新规,被指手伸太长

虽然足协作为行业管理机构,规范赛事秩序本是职责所在,而且新印发的试行办法,旨在强化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工作。规定中涵盖了赛事组织、违规处罚等多方面,对殴打、谩骂裁判员,故意延误比赛等行为明确了处罚标准。

但问题在于,民间赛事有其独特生态

村超不仅是足球赛事,更是民俗文化载体,融合了苗族木鼓舞、侗族大歌等非遗表演。苏超则扎根江苏足球土壤,赛事运营依赖本地企业赞助和社区自发组织,虽然成本很小,规矩很少,但反响很热烈,掌声就更多了。

而且这些火遍社交平台的民间赛事,参赛球员并不是职业选手,大多往往来自各地的教师、个体户、农民等普通民众,甚至都不需要出场费,但在赛场上却表现出了比职业球员更吸引人的“纯粹热爱”。

但足协的新规,却要求各地赛事严格身份审核、赛事报备等流程,无疑会大幅增加民间办赛成本和办赛难度。据估算,一场县级民间赛事,合规审核流程或增加30%-50%人力投入。

没饭硬吃,管理权限的法律边界

我们国家的体育法和国家体育总局,虽然赋予了中国足球对社会足球赛事的管理权限,但权力并非没有界限

足协的关注点应该在于维护比赛的公平性和纯洁性,对于赛事的具体组织、商业模式、文旅特色包装等,并无权直接干预

尤其对于地方性赛事,足协更多是通过其会员单位(地方足协)进行间接指导和监督,而非越俎代庖赛事的主办方才是赛风赛纪的第一责任主体

而且相关资料显示,自从苏超等民间足球赛事出圈后,央视首先官宣终止了国足赛事的转播,反而为苏超给足了镜头。并且国足赞助商的数量从原先十多家已经骤降至4家,多个国际品牌紧急暂停了后续赞助,赞助总额也从曾经的44亿锐减至不足4亿。

与之相反的是苏超等民间足球赛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不仅实现了赞助商从本地的餐饮到国际大牌的转变,参与赞助的厂商数量一路飙升至27家席位价格更是高达300万元,就连从未赞助中超的欧冠联赛大金主喜力啤酒,都出现在苏超的赞助商名单之中。

在这样蓬勃发展的前景下,足协突发新规严格要求赛事管理的行为,确实很难不让人怀疑属于没饭硬吃。

职责未尽,能力遭质疑

更让人担忧的是足协过往的管理口碑。职业联赛中,U23政策朝令夕改、中性名政策引发俱乐部生存危机,管理的“随意性”让民间对新规充满担忧。

对比民间赛事的蓬勃,国足成绩却持续低迷,世界杯出线概率长期徘徊在个位数,亚洲杯、亚运会等赛事表现也难孚众望。

而且各地已经从曾经火爆全网后因官方下场管理逐渐惨淡收场的“村BA”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因此以苏超为代表的民间足球运动在创办之初,便将其申请为文旅项目,旨在减少官方的干预。

更何况民间足球的成功举办与火爆出圈、参与足球赛德县级行政区更是从2021年的293个增值如今的870个,参赛人数更是增加了近十万人。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已经无声的证明了民间足球的成功的秘诀之一恰恰是“去足协化”后较低的参与门槛,以及“在地化”的文化融合,而非标准化的赛事管理。

因此,中国足协真正需要的不是扩大管理范围,而是放下“管控思维”,拥抱“服务逻辑”,让民间足球的火种,自然燎原。

来源:巡史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