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株株“小松”茁壮成长

B站影视 2024-11-28 16:40 3

摘要: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联合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6年来奖励乡村教师近2000名,为展示乡村教师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本报特开设“在乡村教书育人”专栏。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联合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6年来奖励乡村教师近2000名,为展示乡村教师风采,助力乡村振兴,本报特开设“在乡村教书育人”专栏。

2012年,我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开启了自己的班主任生涯。当时,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班主任,认为顺利完成班级工作就是带好一个班了。

然而,第一次家访就让我对教育有了新认识。当时,我本想去淘气包小新的家里“告状”,却被他窘迫的家境震惊了。小新爸爸去世了,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望着简陋的房屋、破旧的家具,阵阵酸楚填满了我的心田。我把事先想好的话都咽进了肚子里,然后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地对小新妈妈说:“小新很聪明,只是基础有点差,我想每天放学后帮他再辅导一下功课。”我刚说完,小新妈妈立马站了起来,对着我感激地说:“太好了,以后拜托您了。”

迈出小院,我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期望,一个个家庭的期望汇聚成整个山区和社会教育的希望。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不能辜负,更不敢懈怠。

回到家,我彻夜难眠。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把班级建设成适合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小新的一言一行一幕幕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他胆子很大,经常捉昆虫玩。于是我为小新制订了班级成长计划。我专门在班级图书角开辟了动植物阅读专区,并购买了《昆虫记》等图书。小新果然非常喜欢这些图书,还津津有味地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同学听。

不久后,小新便成为年级里赫赫有名的“昆虫学家”,学习知识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加上3年来我一直坚持给小新辅导功课,他渐渐成长为大家争相夸赞的好学生。

像小新这样不断收获成长的学生在班级里还有很多,我始终秉持“莫让童真去,风拂花自开”的带班理念,不断走进学生的内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个飞落到讲台上的纸飞机,让我有了与学生比赛扔纸飞机的经历;一个学生对我的模仿,激发了我与学生互换角色的创意;捉迷藏时一个学生对我做的鬼脸,让我有了拍照记录学生精彩瞬间的爱好。我还在班里组织“小书虫”阅读和“小侦探”日记评比活动,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和表达。

为了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几年间我走进了11个村落近百名学生的家。熟悉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后,我精心为他们制订了一个又一个班级成长计划。唯有如此,我才觉得自己不负“班主任”这个称谓,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

2018年,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小学毕业了。我站在校门口,望着学生渐行渐远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他们得到了什么?离开班级走出校园,他们将会有怎样的人生?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就像手握接力棒的人,我该怎样握好自己的这一棒?于是,“打好人生底色,铸就栋梁之材”开启了我带班生涯的新阶段。

此后,我更加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打造班级“育人场”,让班级成为学生培养良好品行、塑造良好品格的精神家园。依据学生特点,我们共同创建了“小松树乐园”。

我带领学生欣赏大雪中傲然挺立的松柏,挖掘松树不畏寒风、抵抗冰霜的坚韧品格。“我们也要做坚强的小松”由此成为大家的奋斗目标。“小松精神”一点一滴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在班级活动中不断提炼、丰盈,不断浸润学生的心田。

在学校诗歌比赛中,他们是精神饱满、信心百倍的朗诵家;班级文化解说中,他们是口齿清晰、心系集体的解说员;在体育节的竞技场上,他们是坚忍不拔、为班级而战的小勇士。在班级这片沃土里,学生逐渐成为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松”。

2020年,我被评为北京市骨干班主任。这让我对“班主任”有了新的理解: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永无止境,需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因此,我欣然接纳学生的不足,并俯下身拉起他们的小手,一同成长。

理念革新后,随之改变的是带班方式。在我看来,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长处与短处的不同。于是,“洗手督促员”“危险排查员”“成语导读员”等独特的岗位让学生扬其长、去其短,并让他们在班级中感受到强烈的价值感。我还把学生遇到的每个问题转换为成长契机,与学生一起订立“一个月晨读”“一个月练字”“每天为妈妈做一件事情”“拒绝拖沓”等目标,相互鼓励,一起进步。

2021年兰汇班主任工作室成立,我将自己多年育人感悟、带班经验分享给更多年轻班主任。当新任教师遇到一年级学生不知所措时,我撰写《一年级习惯培养策略》《如何与小豆包沟通》等文章与他们分享;当家长不理解时,我教大家站在培养孩子能力的角度与家长沟通;当大家抱怨班级问题繁多、无从下手时,我及时送上《让班级文化落地生根》讲座。在我的帮助下,年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我还带领团队建设家长课堂,把“拉起小手,共同成长”的育人理念分享给更多家长,家校携手共促孩子成长。

回首走过的12年班主任之路,我不断思考,不停探索,用心领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教育难题,渐渐领会了教育的真谛。但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当班主任也是如此,需要一辈子学做班主任。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教师,入选2019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