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找到自己的身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4 06:09 1

摘要:由此可见一个人书读得多了,他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味儿,就会自然而言受书本的影响,言行举止间流露岀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

记得几年前《中国诗词大会》1~4季热播的场景,引爆了全国观众的心,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中国诗词大会现场▲

俗话说:“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由此可见一个人书读得多了,他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味儿,就会自然而言受书本的影响,言行举止间流露岀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

笔者印象最深刻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出生于上海年仅16岁的武亦姝过五关斩六将,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夺冠,她因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走红,被网友们称为“国民才女”。讲评台上蒙曼、康震老师更是脍炙人口的美文佳句出口成章,娓娓道来,精彩讲解,更让亿万观众为之震撼。

国民才女武亦姝▲

笔者认为读书是忙碌人生最好的偷懒。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无法专心工作时,想要透口气,而又不想背负上虚度光阴的罪名,那么,最理直气壮的选择就是:读一会儿书总可以吧。

既然本着“偷懒”的目的,那么读书自然就不能苦读,而应乐读,或曰“甜读”─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像吃蛋糕那样,放松地从书中汲取些多巴胺。

快乐读书▲

至于兴趣这事,则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

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味同嚼蜡。同样一本《相对论》,老舍拿起来,下决心要读一读,结果真正地“相对”了两个钟头,只好放弃。而徐志摩旅欧期间,竟然认认真真读完,并且写了一篇《安斯坦相对主义─物理界大革命》,发表在杂志上,成为国内最早介绍相对论的科普先驱之一。只可惜徐志摩在科学方面涉猎多而发挥少,令中国少了个儒勒·凡尔纳。而老舍却写过一部“我”乘坐飞机在宇宙中失事落到火星上的科幻小说《猫城记》。

老舍著《猫城记》▲

老舍读书有“三放下”─“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理由很简单,“不能叫书管着我”。

这就对了!咱们已经过了上学考试的年龄,不必像小学童那样为了多得几个分数,而强撑苦读。这本是上帝给高龄者的一点恩赐补偿,自然不能浪费,要好好利用去自在地“甜读”才对嘛。又没人拿枪指着咱的头,何必黄连拌苦瓜,非要说好吃呢?就像《尤利西斯》和《百年孤独》,既然读不下去,老老实实放回书架就好,不要与乔伊斯、马尔克斯伤了和气,也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读书是自带光辉的。只不过,苦读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往往辅之以悬梁刺股;至于“甜读”“乐读”,那才会有“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惬意与舒坦。苦读、熬读呢,一身酸痛也。

《尤利西斯》▲

少时熟背赵孟頫的《四时读书乐》。

这是一组歌咏读书情趣的旧诗,共有四首,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读书的乐趣。以下是这四首诗的全文:

春季: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夏季: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秋季: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赵孟頫的《四时读书乐》▲

转说一个话题,读书过时、无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最近经常有同事说起“考公”,和意大利人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去咖啡的路上一样,当下年轻人不是在“考公”亦或在“准备考公”的博弈中。考公,就是投考公务员,这对当下找工作难于上青天的年轻人是大事,长辈们一年到头都灌输晚辈儿要考公考公考公。不是被洗脑,而实际上,经济不振,百业衰颓,通缩压力,做公务员便是吸引人的出路。薪不一定高,粮却必准,买房结婚生子,一辈子的安排都在公务员的生涯里有了明确的轨迹。

考公,就是投考公务员▲

身边有位本科毕业三年的学生发来消息,说一连考了三年都落榜,心灰意冷了。

可是他的女朋友却考上了,两人立即像隔了一道厚墙,他自卑,看来是该分手的时候了。我回信提醒,没关系的,如果女朋友因为你没做“公”而拋开你,不要也罢。如果你因为考不上而自卑,主动离开,你也不配有她。而又如果,两人因为际遇不同而渐行渐远,不管双方是不是公务员,都是常见之事,人的缘分有聚有散,聚下去不见得必好,散了亦不见得更坏。

该到分手时刻啦▲

走笔至此,让笔者想起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的作家金爱烂。

汉名有点可笑,爱烂,爱摆烂,何其洒脱。今年45岁,你记住这名字,二十年后可能是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人。她至今只写过一本长篇小说,另有几篇短篇,主要以城市青年生活为题,故她被戏称为“韩国都市生活观察员”。她写情爱,写打工,写两代之间的恩怨情仇,都入骨入肉。当然也写过“考公”。其中她的短篇小说集《外面是夏天》中的一篇《对面》,写的是一对男女分别投考公务员,男的只考了初级,继续考,却屡考不中,只好放弃,出社会打工赚吃。女的则过关斩将,很快做了中层,两人的关系渐远,“他看她的世界越来越大,这种扩张的力量将自己推远”;女的呢,愈来愈不知道应该如何跟他说话,终于,在圣诞节庆之夜提出分手,“我和你分手不是因为你没有钱,没有成为公务员,只是我心里的某种东西消失了,好像没什么办法挽回”。

短篇小说集《外面是夏天》▲

极寻常的故事,在韩日台和国内都常“耳熟能详”。

作家金爱烂却以雅淡的笔触写出了复杂的心理层次,心里面的伤感和无奈,人对于自己和生活的和解或不和解;而说到底,人总要内心和解,因为必须和解,否则日子无法走下去,只会抑郁一辈子。

韩国作家金爱烂▲

读小说时我不免想象,如果性别角色对换,读者的感受如何?

男的考上公务员,离开女方,岂不更易被认定为始不乱而终将弃的渣男陈世美?倒过来,女的考上了,却预示着生命的壮大和奋发,自我有了成长,离开跟不上步伐节奏的男方,合理自然;看在读者眼里,会在替男方感叹两句之后,替女方有着深深的欣喜,觉得励志而非残酷。

成功的女性▲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是200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长期在首尔讲学。

他说,自己从金爱烂和韩江的作品中窥见到一个历史与记忆相互混杂的韩国,一个交织着物质和欲望的现实。有趣的是,许多华夏读者从这位韩国作家的笔下,看到的是我们同样熟悉的时代“面孔”,比如辛苦准备国考的大学生,自学外语的出租车司机,高校里碰壁的青年教师,还有攒钱买房的年轻夫妇。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

读读金爱烂,书里的场景,也许有你,不管你是男是女。读书多了,也有好处,明白这个世界的“无情”。

《书海寻益▪七律》——佚名

勤耕书海智无穷,翰墨飘香意未终。

明理修身增慧性,启思开智破迷瞳。

华章页页传千古,妙语行行醒世风。

沉醉其间心自阔,知识引领路途通。

来源:鹰瞳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