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帮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朝漕运水手的互助组织。康熙年间漕运改制后,大量破产农民加入水手行列,逐渐形成以罗教信仰为纽带的秘密结社。1853年清廷改漕运为海运,数万失业水手涌入长江下游,与盐枭结合形成武装贩私盐的帮会,正式蜕变为“青帮”。上海开埠后,青帮借租界庇护迅速
青帮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朝漕运水手的互助组织。康熙年间漕运改制后,大量破产农民加入水手行列,逐渐形成以罗教信仰为纽带的秘密结社。1853年清廷改漕运为海运,数万失业水手涌入长江下游,与盐枭结合形成武装贩私盐的帮会,正式蜕变为“青帮”。上海开埠后,青帮借租界庇护迅速扎根码头与赌场,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大亨的崛起,使青帮从底层互助组织演变为掌控上海经济命脉的黑金帝国。
青帮三巨头
黄金荣(1868 - 1953)生于苏州,自幼就展露出精明狡黠的一面。他家道中落后,整日在街头巷尾晃荡,在裱画店打过杂,又在赌场里厮混,这段经历让他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本事。
1892年,黄金荣瞅准机会投考法租界巡捕房。刚进巡捕房时,他也没什么人脉背景,却能迅速崭露头角。有一回,法租界一家颇有名气的咸货行招牌莫名失窃,老板急得跳脚,报了警却毫无头绪。黄金荣心里有了主意,他先是悄悄找到平日里认识的几个小混混,和他们演了一出戏。他佯装凶狠地对小混混们说,限他们几日内把咸货行招牌找回来,否则有他们好看的。小混混们自然不敢违抗,一番捣鼓后,真把招牌给寻了回来。黄金荣便带着招牌,在众人面前风光地“破案”,一时间在巡捕房名声大噪,短短三年内就升任华人督察长。
当上督察长后的黄金荣,野心愈发膨胀,他独创“门徒”与“门生”双轨制。收门徒时,来者不拒,只要有点拳脚功夫、敢打敢拼的流氓打手,他都收入麾下,这些人成了他在街头巷尾逞凶斗狠的得力爪牙;而对于那些在政商两界有名望的人,他则以收“门生”的方式结交,像一些银行家、大商人,都曾递过门生帖。1920年,黄金荣联合杜月笙、张啸林创立三鑫公司,开始垄断鸦片贸易。据说,当时公司的鸦片运输路线,是他精心布局的,沿途都有他的眼线,遇到什么风吹草动,他总能第一时间知晓,靠着这门生意,三鑫公司年入银元600万。1927年“四一二政变”,黄金荣为了讨好蒋介石,率青帮弟子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因此换得蒋介石授予的少将参议头衔。那时的他,可谓风光无限,鼎盛时期门徒逾千,连蒋介石早年在上海落魄时,也曾向其递过门生帖。
黄金荣的生活充满了各种趣事,他的餐桌更是权力交易的暗场。他对美食极为讲究,底层出身的他偏爱浓油赤酱。就拿他最爱的红烧划水(青鱼尾)来说,做这道菜时,需淋三遍酱油,他说这暗合帮派“事不过三”的规矩。
还有一回,他心血来潮想吃葱烤大排配黄鱼面,特意吩咐厨师,龙华寺僧人秘制的葱油浇头可不能少,面条更是得揉足三百下,他觉得这样面条才“韧如钢丝”。他曾用这道面犒赏刺杀汪伪特务的斧头帮成员,一边吃面一边大赞对方干得漂亮。
小黄鱼汤面
黄金荣有个特别的癖好,就是喜欢用雪茄煨鸽汤。他对外宣称“烟毒相克”,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他想掩盖自己鸦片瘾的借口。每次炖这汤时,他都要求用正宗的哈瓦那雪茄烟丝,和老鸽一起慢慢炖煮,那股独特的香味弥漫在黄公馆,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在钻研什么新奇的养生食谱。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局势紧张,上海滩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黄金荣在“大世界”设“救国宴”,这顿饭可暗藏玄机。席间的蟹粉豆腐里,每只蟹盖都暗藏纸条,刻“和”字者示意亲日,刻“战”字者主抗日。杜月笙拿起一只蟹,看到蟹盖上刻着“战”字,当场就摔杯盟誓,这一摔,也摔出了青帮与军统合作组建敌后别动队的开端。当时在场的一些小军阀、富商,看到这一幕,也纷纷表态支持抗日,黄金荣这场饭局,在无形之中影响了上海滩抗日力量的凝聚。
蟹粉豆腐
后来,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黄金荣的辉煌渐渐成为过去。1951年,83岁的他被勒令在“大世界”门口扫街。有一天清晨,他扫累了,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葱油饼。
上海人喜欢吃的葱油饼
这葱油饼可不简单,饼皮洒满芝麻,他说这喻“星火燎原”,夹层还暗藏火腿碎,代表“断骨留香”。他看着周围围观的群众,苦笑着说:“从前用金盘子盛鱼翅,如今报纸包油饼,倒是返璞归真。”周围的人听了,有的感慨,有的唏嘘,往昔那个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黄金荣,如今也成了一个落魄的老人。
1951年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前打扫卫生
1953年,黄金荣病重,弥留之际,他盯着墙上泛黄的“荣社”匾额喃喃自语:“狮子头要冷透了…...油腥子结成白霜,才是老滋味。”六日后,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大亨在黄公馆咽气,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陪葬的只有半盒发霉的哈德门香烟。
黄金荣的饮食史,恰是旧上海黑白交织的缩影:蟹粉狮子头里沸腾着帮派血腥,葱油拌面中缠绕着家国恩怨。当最后一口黄鱼面汤入喉,一个时代的江湖气概,终究化作外滩钟声里的余韵。
来源:逍遥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