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维——2025广东省综合材料绘画邀请展在深圳宝安1990馆展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7:09 1

摘要:在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综合材料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新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传统绘画材料和技法的局限,融合多种材料与媒介,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力,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指导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

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

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宝安区美术馆

协办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深圳、珠海、中山、佛山)研创基地

支持单位

深圳市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展览时间

2025年8月2日—28日

展览地点

宝安1990负一楼美术馆展览厅

前 言

在艺术的发展进程中,综合材料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创新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当代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传统绘画材料和技法的局限,融合多种材料与媒介,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力,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思考。本次展览以“物之维”为主题,正是要强调:材料(物)本身,不仅仅是创作的载体,更构成了拓展艺术表达可能性的核心维度(维)。艺术家们通过对材料物理属性、文化内涵及存在状态的深度探索,开辟了理解世界、表达思想的新维度。

此次2025广东省综合材料绘画作品邀请展览,汇聚了省内众多优秀艺术家的120余幅精彩力作。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创作才华的集中体现,更是广东综合材料绘画领域发展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它们承载着艺术家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了当代广东的文化风貌和精神内涵,生动诠释了“物之维”的学术理念与实践活力。

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对材料语言(即“物”的维度)的深入挖掘和创新运用。有的作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质感、纹理和色彩,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和独特的空间感;有的作品则通过对材料的解构与重组,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和价值,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寓意;还有的作品将科技元素融入其中,运用新媒介、新技术拓展了综合材料绘画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先锋性。这些实践,无不彰显着艺术家们拓展“物之维”边界的努力与智慧。

同时,这些作品也体现了艺术家们对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关注与回应。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多元的艺术氛围。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充分汲取岭南文化的丰富营养,将其独特的审美观念、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融入到作品之中,使作品既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展现出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时代风貌。他们以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变化,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使其在“物之维”上的探索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围绕“物之维”展开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盛会。它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在材料探索维度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综合材料绘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其核心命题——“物之维”,激发广大观众对当代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推动广东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艺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综合材料绘画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探索方向,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期待艺术家们能够继续保持创新的精神和探索的热情,不断深耕,挖掘材料的深层潜力,拓展艺术的表达边界,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艺术价值和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为广东乃至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览组委会

2025年8月

展览现场

第二部分展览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蔡海标《序号6一天一苹果》68×192cm

曾钰雯《大地絮语》 80×80cm

陈剑军《老城区·星光灯光》80×160cm

陈锦潮《基本元素-横竖点》42×62cm×3

陈科《船坞之光NO.10》120×120cm

陈岳伟《满江红NO. 001》180×120cm

房予昕《倒带》150×200cm

冯锦新《被推开的披肩》 69×138cm

官曼君《56个民族》100×100cm

郭伟光《大释迦》100×100cm

何韵旺《丝路风景》53×65cm

何长欢《山与》180×97cm

贺锋《风荷月色》120×150cm

黄川子《阈限之思(一)》90×90cm

黄建东(特邀)《残忆》100×70cm 澳门

黄炬昌《岭南文脉—园林No.1》120×150cm

黄铭《墨穹下的独白》80×140cm

贾森《炬火》120×90cm

江山《悄然流变在葱绿之途》 170×170cm

蒋尚霓 《南风织梦》102×82cm

金昂泽 《时代新境·院士广场》 80×100cm

李晨晨《墟》90×60cm

李东辉《桃花石之二》80×160×4cm

李欢《红的芯01》105×72×4cm

李思宁《湖光山色》100×100cm

梁彬华《雾烟暗遮世外天》90×140cm

梁校桢《首钢印象》40×50cm

罗青《雪中风铃》143×100cm

米娜《城市重影》120×80cm

盘廖辉《故园》50×60cm

戚葆琪《涟漪》70×80×3cm

宿宝忠《08》130×90cm

王红云《山花烂漫系列》30×20cm

王凯宇《风语》50×90cm

王诗虹《鸢尾》70×50cm

王振佳《午后烊化》76×56cm

文艺桦《日月贝•熙岸》120×180cm

文征《工业之痕》68×45cm

吴靓《鲜花与爱》100×120cm

武欢《生命的质感 》140×200cm

肖彭《国风·红蚀》120×120cm

谢锐敏《远方的凝望》60×50cm

徐泓鑫《观沧海》68×68cm

杨文轩(特邀)《穿梭石仔路秘景》100×100cm 澳门

叶惠玲《幽竹》100×100cm

易少英《棕榈》33×37cm

于晶晶《流体马赛》126×177×9cm

张微微《星空》80×80cm

赵月汉《the kiss》42×28×7cm

钟戈《造山》140×131×2.8cm

钟忻《元》120×80cm

钟子淇《界·易》60×90×1.5cm

来源:艺术绘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