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墨的点睛之笔——“故事”里的津韵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4 10:08 2

摘要:夏天,是朝气蓬勃的。苏轼说,“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周邦彦说,“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一句诗就是一个故事。如果把诗意融入产品,借文化这股东风,一家企业能走出什么样的“风景”?

夏天,是朝气蓬勃的。苏轼说,“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周邦彦说,“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一句诗就是一个故事。如果把诗意融入产品,借文化这股东风,一家企业能走出什么样的“风景”?

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的答案是:从国内走到海外,走向世界各地。

好故事也是竞争力。打动海外消费者的不仅是产品质量,还有蕴藏其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去年,鸵鸟墨水的一批文创产品——二十四节气层析彩墨水出口海外。将“小满”墨色命名为“绿槐”,“小暑”墨色命名为“竹喧”,“大暑”墨色命名为“微晴”……二十四个节气对应二十四种墨色,每一种墨又与一句诗词或典故有着深厚渊源。研发团队用新创意、新技术留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感。近两年来,鸵鸟墨水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速保持在15%至20%。2024年,企业整体营收规模增长12%左右。

讲故事,说到底是在讲文化、讲特色。文化,常常成为产品更独特、更有质感的“点睛之笔”。近几年,国产茶饮品牌相继出海,有的已在海外开出数千家门店,成了顶流。一位产业分析师这样剖析其中的成功之道:“中国茶饮出海,不能是奶茶味,那样无法和海外奶茶、咖啡品牌形成竞争。必须有中国味,或者说中国茶味,方能凸显新中式茶饮的独特价值。”我们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成为每个国产茶饮品牌出海的底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任何行业都能从中汲取能量,找到行业与文化、市场的契合点,一滴墨、一杯茶、一块布都可能撬动大市场。

对企业和产品而言,故事来自于中国,但不止于中国。到什么山就该唱什么歌。

一家爱尔兰建筑企业,去年需要两台重载自动导引车,要求“可以联动”“同步举升到3米高度”,寻遍欧洲没有企业接单。专注重载细分领域的天津朗誉机器人公司很快拿出了方案图,而且产品使用体验良好。与世界各国的企业比拼,竞争是全方位的。与海外客户谈判前,朗誉会分析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定制详细的宣传图册,大到产品规格和技术规范,小到一颗螺母的尺寸、零件更换的方法,都解释得清楚明了。目前,朗誉生产的机器人已经成功出口到了德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建立了代理商。

高手过招,唯有技高一筹者胜,除了知道自己能讲什么故事,更要让听故事的人明白,“一切都是为你而讲”。正因为有企业能“讲”出定制化、差异化的“故事”,才在海外拓展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三个业务员从早晨忙到现在,每人都接待了十几拨客户,中午饭都顾不上吃。”第137届广交会二期展会开幕当天,天津天泰餐具有限公司展位上,来自欧洲、中东、南美等地的采购商络绎不绝。公司有几千种模具,每年都要开发上百套不同类型产品,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客户需求,因此收获了更广阔的市场。

市场是找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找需求就是找市场。有的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后推出与本地品牌联名的限定款,有的将产品和服务本土化,针对不同地域的用户需求推出个性化“菜单”,还有的从在地文化中汲取灵感,在新产品中讲出了新故事。文化,本就千变万化。从中国而来,但不拘泥于身上的中国标签,多些创新融合的思路,出海的企业才能更接地气。

讲出好故事、新故事,释放文化的无限魅力,要靠科技创新这个硬核实力。就拿鸵鸟推出的二十四节气层析彩墨水来说,一种颜色一个典故,诗意故事的背后,是整个研发团队通过大量色层分析和原料匹配,融合墨水、国画颜料、西洋水彩三方优势,以技术之力实现了“意象与色彩的融合”。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从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到新产业、新产品,一系列“新”的连锁反应,为历史文化的表达拓展出更多场景和载体。当故事的主题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有料”,何愁没有竞争力?在产品漂洋过海的“旅途”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朝气十足的新质生产力手牵手,老与新的碰撞中,产品出海,品牌“出圈”,产业发展找到了新出路。

文化能够转化为企业出海的竞争力,千千万万个出海企业也在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一家企业、一个产品就是一张中国名片。如今,高铁、手机、汽车等高端产品享誉世界,中国制造也在书写着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的新表达。(杨建楠)

来源:网信河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