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七夕有点冷,以前挤破头的花店门可罗雀,高端餐厅的情侣座空了一半,连卖首饰的柜台都没了往年的热闹劲儿。可转头刷朋友圈,有人晒和异地对象的全息投影晚餐,有人在游戏里跟闺蜜组队做七夕非遗任务,甚至还有人抱着按摩仪配文 “今年七夕,自己就是最好的礼物”。
今年的七夕有点冷,以前挤破头的花店门可罗雀,高端餐厅的情侣座空了一半,连卖首饰的柜台都没了往年的热闹劲儿。可转头刷朋友圈,有人晒和异地对象的全息投影晚餐,有人在游戏里跟闺蜜组队做七夕非遗任务,甚至还有人抱着按摩仪配文 “今年七夕,自己就是最好的礼物”。
这事儿我越想越纳闷:是年轻人真的不恋不爱、不过节了,还是咱们对 “浪漫” 的理解,早就跟不上时代了?
先别着急骂年轻人 “佛系”“冷漠”,咱们得先看看现实 —— 现在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都快 30:1 了,养个孩子到 18 岁平均要花 200 多万,多少年轻人每天通勤 2 小时、加班到 10 点,连好好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哪来精力搞 “风花雪月”?
我刷到网友 “小桃不躺平” 的吐槽特真实:“去年七夕给对象买了 300 块的玫瑰,转头发现房租又涨了 500。今年想通了,与其为了‘仪式感’吃土,不如先把自己的生活过舒服 —— 昨天给自己买了个颈椎按摩仪,比收到鲜花还开心。”
你看,不是他们不想浪漫,是浪漫早就不是 “必须靠别人给” 了。以前商家总说 “不送礼物就是不爱”,把七夕绑上消费主义的战车,可现在的年轻人精着呢:知道一束溢价的玫瑰不如两斤车厘子实在,明白甜言蜜语不如对方愿意陪自己打一局游戏更放松。就像另一个网友说的:“我不需要用朋友圈的礼物证明爱情,比起他在节日当天敷衍的转账,我更在意他平时会记得我不吃香菜。”
而且你发现没?年轻人不是不过七夕,是他们把节日过出了 “反套路” 的新花样。以前七夕是情侣的专属,现在单身的朋友能组个 “自爱旅行团” 去看海,闺蜜们能一起在线上学苏绣乞巧,连我妈都跟着小区阿姨们搞了个 “手工编织大赛”,赢了的奖品是自己织的围巾。
网友 “阿泽的摸鱼日记” 就晒了个绝的:他和异地恋女友用 AR 技术 “同框” 逛了上海天文馆的 “牛郎织女” 展,还一起在元宇宙里搭了座鹊桥。他说:“以前异地七夕只能视频说‘想你’,现在能‘一起’看星星、做手工,比送昂贵的礼物更有意义 —— 毕竟爱情里最珍贵的,是两个人愿意一起花心思,而不是花多少钱。”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把七夕从 “爱情专属” 拉回了它本来的样子。你还记得吗?传统七夕本来就是 “乞巧节”,是女孩子比拼手艺、祈求成长的日子,不是只有 “爱情” 这一个主题。
前几天河南卫视的七夕晚会就特别懂年轻人,没搞清一色的爱情故事,反而用苏绣、剪纸这些非遗元素,讲了女性靠手艺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网友 “辣辣不吃辣” 看完评论:“原来七夕不只是谈恋爱,还能是为自己的热爱努力 —— 我今天跟着晚会学了简单的蜡染,虽然手笨,但成就感比约会还足!”
其实仔细想想,年轻人对七夕的 “改造”,反而让这个老节日有了新活力。以前我们总觉得 “过节就得热闹”“恋爱就得送礼物”,可现在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浪漫可以是自己给自己的,节日可以是和朋友、家人一起过的,甚至可以是安安静静做自己喜欢的事。
就像有人说的:“节日从来不是为了‘必须怎样’,而是为了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一个理由去珍惜身边的人、讨好自己。” 今年七夕没人挤人的商场,反而藏着更真实的浪漫 —— 有人在为自己的生活努力,有人在用心经营感情,有人在享受独处的快乐,这些不都是比 “热闹” 更珍贵的东西吗?
所以别再纠结 “七夕不热闹了”,也别再指责年轻人 “不懂浪漫”。时代在变,我们对情感的表达、对节日的理解,本来就该跟着变。毕竟真正的浪漫,从来不是别人定义的样子,而是你觉得舒服、开心、有意义的样子。
不管你今年七夕是和爱人相伴,还是和朋友相聚,又或者是独自享受时光,只要你过得自在、过得开心,那就是最好的七夕。
来源:咏儿情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