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间地头,智慧流淌。千百年来,农谚如同一位永不落幕的导师,指引着农民顺应天时,播种希望。“七葱八蒜,九油十麦”——这八字真言,蕴含着怎样的时序密码?
田间地头,智慧流淌。千百年来,农谚如同一位永不落幕的导师,指引着农民顺应天时,播种希望。“七葱八蒜,九油十麦”——这八字真言,蕴含着怎样的时序密码?
处暑刚过,天气转凉,2025年的“早处暑”更是让秋凉的脚步快于往年。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七月葱,八月蒜”,正是农历七月种葱、八月种蒜的黄金法则。
那么,八月种蒜之后,接下来的农事又该如何安排呢?
九月油菜十月麦
农历八月种下大蒜之后,接下来的九月和十月同样关键。农谚说得好:“九油十麦”。这意味着农历九月是播种油菜的黄金期,而农历十月则是播种小麦的时候。
油菜在我们当地也被称为小青菜,九月播种下去,等到秋冬季就能采摘食用了。小麦则要在农历十月种植,因为它不耐高温,凉爽的天气更有利于它的生长。
处暑后的种植智慧
2025年的处暑不同寻常,是60年一遇的“早处暑”,与农历七月初一相逢。这意味着天气转凉早,暑气消退节奏加快,“秋老虎”难再发威。
这个时候,昼夜温差逐渐增大,“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景象将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演。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作物生长极为有利,雨淋淋的处暑正好给灌浆期的玉米、水稻“加餐”,昼夜温差拉大还能加速籽粒饱满。
田间管理正当时
处暑过后,农事活动更加繁忙。此时,北方的玉米、高粱,南方的水稻等秋收作物陆续进入灌浆、成熟阶段,籽粒饱满度直接决定着产量和品质。
农谚“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生动地描绘了此时的丰收景象。田间管理的核心在于“养根护叶”,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对于晚稻,正值孕穗关键期,需要灌足“养胎水”、施好“保花肥”,同时严防稻飞虱与白叶枯病。旱作如玉米进入生长后期,重点防治病虫害,及时清除病叶;大豆需增施磷钾叶面肥促荚壮粒。
不忘防灾保丰收
处暑后的农事虽忙,但也不能忘记防灾减灾。“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要防范突发大风导致倒伏。
华南地区需要蓄水防冬春旱,高原地区则需警惕连续阴雨。只有做好万全准备,才能确保丰收的果实颗粒归仓。
传承千年的农事智慧
“七葱八蒜,九油十麦”这句农谚,凝聚了古人世代积累的农耕智慧,提醒着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不误农时。
这些农谚不仅指导着农业生产,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告诉我们:只要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大地一定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
正如老话所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愿每一位农人都能收获满满,愿每一片土地都能硕果累累!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