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Z20xKeep成都站来袭!熊猫元素+燃脂赛吸睛十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14:13 4

摘要:不少汽车品牌想靠“运动”吸引年轻人,却总陷入“硬凑”的尴尬——要么在运动赛事现场贴个logo,要么简单赞助点装备,和产品本身没什么关联;年轻人看着满场的品牌标识,却感受不到“汽车与运动”的真正联系,很难产生好感。而领克Z20与Keep联合打造的全民燃脂挑战赛,

不少汽车品牌想靠“运动”吸引年轻人,却总陷入“硬凑”的尴尬——要么在运动赛事现场贴个logo,要么简单赞助点装备,和产品本身没什么关联;年轻人看着满场的品牌标识,却感受不到“汽车与运动”的真正联系,很难产生好感。而领克Z20与Keep联合打造的全民燃脂挑战赛,却跳出了这种“硬联动”的套路,用“软联动”的方式,让汽车与运动自然融合,也让大家看到了精致出行的新方向。

这场“软联动”,首先体现在“场景共鸣”上。领克没有把Z20硬生生塞进运动场景,而是先打造了一个年轻人真正喜欢的运动场合——有跑酷、骑行等丰富项目,有萌趣的熊猫气球,有轻松的互动氛围;然后让Z20以“运动伙伴”的身份融入其中,而不是“赞助商”。大家开着Z20来参赛,用它装运动装备,运动后在车里放松,车成了运动场景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外来者”。

比如跑酷达人们,会把护具放进Z20的后备箱,下车就能换装;骑行爱好者们,会开着Z20寻找新的骑行路线;就算是普通观众,也会坐进Z20体验运动后的舒适。这种“自然融入”的联动,让年轻人觉得“Z20是懂运动的”,而不是“只是来打广告的”。

其次是“需求契合”的联动。领克深入了解了年轻人“运动+出行”的需求——需要宽敞的空间放装备,需要出色的性能往返场地,需要舒适的配置运动后放松;然后让Z20的产品亮点,精准匹配这些需求。不是单纯宣传“车有多好”,而是展示“车能解决运动中的哪些问题”。

比如针对“装备难带”的问题,Z20的4.03㎡整车套内面积、宽敞后备箱给出了解决方案;针对“往返累”的问题,250kW后驱油冷电机(零百加速5.3s)、豪车同款底盘悬架提供了支撑;针对“运动后放松难”的问题,懒懒零压躺椅、哈曼卡顿音响等配置满足了需求。这种“需求驱动”的联动,让年轻人感受到“Z20是为运动而生的”,而不是“只是贴了运动标签”。

还有“情感共鸣”的联动。领克没有用生硬的广告语,而是通过场景和产品,传递“精致运动生活”的理念——运动不只是挥洒汗水,更是享受过程中的舒适与快乐;出行不只是从A到B,更是在运动与放松之间找到平衡。Z20的每一个设计、每一个配置,都在呼应这种理念:外观的运动美学,呼应年轻人对潮流的追求;性能的出色表现,呼应年轻人对活力的渴望;车内的舒适配置,呼应年轻人对放松的需求。

比如运动后坐进Z20,零压躺椅能缓解疲惫,哈曼卡顿音响能放松心情,全景天幕能享受宁静,这些体验让年轻人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精致运动生活”。这种“情感契合”的联动,让Z20不只是一辆车,更成了一种生活态度的载体。

这场“软联动”还体现在“用户参与”上。领克没有搞“单向输出”,而是让年轻人参与到联动中。大家可以分享开Z20运动的体验,拍车与运动的合影,讨论Z20的产品亮点;Keep平台也会鼓励用户分享挑战赛的趣事,让联动从“品牌主导”变成“用户主导”。不少年轻人会在社交平台发“开Z20去跑酷”“在Z20里听运动后的音乐”等内容,自发传播这种“运动+出行”的生活方式,让联动更有生命力。

对比那些“硬联动”,领克Z20的“软联动”更懂年轻人——他们反感被推销,却愿意接受自然的推荐;他们不相信口号,却相信自己的体验;他们不追求表面的标签,却追求内心的共鸣。这种联动方式,不仅让Z20收获了好感,更让“精致运动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领克这次的“软联动”,给汽车品牌与运动赛事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不是靠硬凑刷存在感,而是靠理解用户需求、融入用户场景、传递用户认同的理念,让品牌与运动自然共生。这样一款懂运动、懂生活的车,自然能成为年轻人精致出行的首选。

来源:军哥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