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vivo推出首款MR(混合现实)头显设备vivo Vision探索版,成为国内较早涉足该领域并与苹果Vision Pro形成竞争的厂商之一。这款重量为398克(约为苹果Vision Pro重量的2/3)的产品,能否为国产MR行业发展及生态建设提供助力?
IT时报记者 林斐
不久前,vivo推出首款MR(混合现实)头显设备vivo Vision探索版,成为国内较早涉足该领域并与苹果Vision Pro形成竞争的厂商之一。这款重量为398克(约为苹果Vision Pro重量的2/3)的产品,能否为国产MR行业发展及生态建设提供助力?
设计轻巧,便于携带
vivo Vision探索版以“轻松上头”为设计理念,机身重量398克,高度83mm、厚度40mm,便携性较强,可放入常规通勤包。在佩戴舒适性上,它通过调整配重以减轻长时间佩戴的压迫感;针对不同脸型配备4种尺寸的面罩,为近视用户提供100度至1000度的适配磁吸镜片。此外,双环绑带支持上下分区独立锁紧,在保证佩戴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运动时的滑落风险。
屏幕方面,vivo Vision探索版搭载单目4K、合并等效8K的Micro-OLED屏幕,覆盖P3广色域,通过双目校准技术确保色彩容差趋近一致,具备优质视觉输出能力。交互层面,其搭载1.5°精度的眼动追踪技术,用户可通过眼睛移动注视完成部分操作;同时支持26个自由度的手势识别,手势识别垂直范围达175°,可实现一定程度的眼手协同交互。
vivo Vision探索版的双目视场角约120°,结合空间音频技术,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穹幕视频”沉浸体验。vivo已宣布与咪咕视频合作,计划引入多视角观赛功能。目前,游戏用户可通过该设备体验《桌鼓达人》《小V的旅行》等MR内容,也可通过无线串流连接PC玩VR游戏。办公场景中,vivo Vision探索版支持多窗口工作台与任务并行处理,搭配沉浸式环境主题,可辅助提升办公效率。
续航与体验渠道方面,vivo Vision探索版配备5560mAh外置电池,vivo官方表示在默认使用场景下续航约3小时,目前在全国十余家vivo线下门店开放该设备的预约体验。
“新兵”的攻守道
作为vivo首款MR设备,vivo Vision探索版在佩戴体验与硬件基础配置上已具备较高的完成度,但仍存在行业共性及自身技术短板。
据多位评测者及线下门店体验用户反馈,佩戴vivo Vision探索版超过半小时后,额头易出现闷热感,面部贴合区域的散热设计有待优化,需摘镜透气——这也是当前MR头显产品的共性问题。
vivo Vision探索版与苹果Vision Pro均采用“眼动追踪+手势操控”方案,但实现路径不同:vivo以“拇指与食指捏合”为核心手势,操作延迟较低且学习成本不高;苹果则侧重“手指点击”交互。不过,科技博主“梦雅Myra”在体验后表示,vivo Vision探索版存在手势跟手性不足、误触率较高的问题;另一位博主“潮玩VR”也提到,该设备的眼动与手势协同响应精准度须进一步优化,虚拟键盘输入体验较差。
vivo Vision探索版支持90Hz刷新率与专业级色准,色彩表现自然细腻,可模拟120英寸巨幕观影体验,但与苹果Vision Pro相比仍有差距:暗部场景噪点明显,尤其是在暗光透视时人眼更易察觉,画面边缘存在轻微色散与画质折损,视频透视模式视角较窄。爱否科技在体验后与vivo相关业务高管沟通,得到的回复是:受限于vivo Vision搭载的高通骁龙XR2+芯片性能,vivo为平衡产品整体体验,在部分显示功能上做了取舍。
苹果Vision Pro凭借M2+R1双芯片架构,将数据传输延迟压缩至12毫秒以内,而vivo Vision虽然无法实现这一指标,但在大多数游戏场景中,仍然可以获得较佳的体验。同时两者在核心的“虚实空间锚定”技术上表现接近,vivo Vision探索版未出现明显的空间错位问题。
内容生态方面vivo Vision探索版预置应用以空间视频、赛事直播、轻量游戏为主,虽支持PC投屏与PCVR串流(可兼容3A游戏),但vivo的原生MR应用数量较少,办公场景实用性有限。相比之下,苹果Vision Pro凭借成熟的开发者生态,在应用数量与适配精细度上略占优势。vivo需要加速推进第三方合作以扩充内容库。
MR市场爆发还要等几年
据IDC《2024全球XR市场展望》报告(XR包含AR/VR/MR),2025年全球XR市场规模预期约350亿美元,其中MR占比不足30%。
尽管MR技术持续进步,但当前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比如技术体验待优化:部分MR设备存在画面延迟、清晰度不足、色彩还原偏差等问题,影响用户沉浸感;同时,设备续航能力普遍较弱,难以满足长时间使用需求。
MR设备的内容生态远不及智能手机等产品,应用开发者需解决“光影一致性”“虚实遮挡关系处理”等基础技术难题,门槛较高。即便苹果宣称Vision Pro已有10万+适配应用,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除基础娱乐与简单办公功能外,真正能发挥MR技术优势的创新性应用仍较少。
MR设备技术复杂、硬件成本高,导致售价超出普通消费者承受范围。以vivo Vision探索版为例,供应链信息显示其硬件成本约在6000元~8150元之间,vivo高管胡柏山透露“vivo Vision售价有望控制在万元以内”。若最终定价下探至8000元档,或能吸引部分追求性价比的用户尝试。
来源:IT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