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军队用了598架无人机和31枚导弹,往基辅那边飞过去,这个消息是乌克兰空军当天发的通报里写的。
基辅原本安静的氛围被打破了,就在8月28日的凌晨。
没一会儿,爆炸声就传了过来。
乌克兰空军说,从冲突开始到现在,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了。
俄罗斯军队用了598架无人机和31枚导弹,往基辅那边飞过去,这个消息是乌克兰空军当天发的通报里写的。
乌克兰军队说,他们拦住了94%的攻击,有563架无人机和26枚导弹没打中原来的目标。
可悲剧还是没躲开。
后来央视新闻更新了数据,最后算出来,14个人没了性命,还有225栋住宅楼,有的塌了,有的被弄坏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欧盟在乌克兰的办公楼,还有英国文化协会这种外交用的地方,也被轰炸了。
这么一来,这就不只是简单打仗了,反倒成了一个让全世界都盯着的较量地方。
欧盟在乌克兰的办公楼,外墙被炸毁塌了,楼里有些秘密资料,因为设备坏了,已经找不回来了。
欧盟的反应一下子就变得特别激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接说:“这是在挑战欧洲的安全秩序。”
管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卡拉斯也着急了,他把俄罗斯驻欧盟的临时代办叫过来,问对方情况。
紧接着,欧盟就说要对俄罗斯实施第19轮制裁,相关的立法流程已经开始了,9月份开外长会议的时候,会投票决定这件事。
他们还放出消息,说之前冻住的30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有可能会用来帮乌克兰重建,这句话是卡拉斯当天亲自说的。
按国际上的规矩,外交方面的设施就像“国家主权的延伸”,欧盟摆出强硬态度保护自己的“底线”,从道理上讲,是能让人明白的。
可要是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种强硬态度的背后,其实全是没办法的无奈。
在制裁计划里,他们加了“二级制裁”的内容,目的是管那些帮俄罗斯躲制裁的国家。
表面上看,这是扩大了制裁范围,可实际上,这说明现在正在用的制裁已经没什么用了。
2025年上半年,欧盟和俄罗斯的贸易额降了68%,可欧洲自己的能源价格,还是比国际市场上的高30%。
要是再接着加大制裁力度,最后肯定是“让对方受损,自己也吃亏”的结果。
欧洲的老百姓早就因为能源账单太贵抱怨了,要是制裁让他们的日子更难,有些欧盟成员国肯定会反对接着制裁。
本来就不牢固的援助乌克兰的共识,说不定就散了。
欧盟现在喊得这么响,更像是在外交上受了气,为了保住“集体面子”做出的本能反应,不算有长远考虑的聪明决定。
俄罗斯国防部说,这次攻击的目标是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和空军基地,他们还拿出卫星照片,想证明自己打得很准。
可大家看看达尔尼茨基区的那栋五层楼,它已经变成平地了。
那些去救援的人,在废墟里扒开东西找幸存者,这个画面一播出来,国际上批评俄罗斯的声音就没停过。
这种“本来要打军事目标,却伤到老百姓”的情况,把俄罗斯军队在改进战术时遇到的麻烦都暴露出来了。
俄罗斯军队这次用了新打法:把“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混着用,一波接一波地炸。
他们还第一次用苏-34战斗机发射“匕首”导弹,这件事在俄罗斯国防部8月28日的战报里提到了。
乌克兰军队的防空系统根本没时间反应,基辅的拦截率从2024年的78%一下子降到了52%。
乌克兰的防空能力有多弱,现在大家都看得很明白。
单说军事上的效果,俄罗斯军队这个新战术确实很厉害,能把乌克兰的军事能力破坏得更狠。
可老百姓的房子被毁掉,人也没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变差了。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民用设施被损坏是因为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可她拿不出实在的证据,所以没人信她的话。
现在打现代战争,俄罗斯军队得想个办法:怎么既能保住战术上的优势,又不让舆论批评自己。
不然的话,战术上赢了一点,舆论上却丢了很多,这样做真的划算吗?
8月29那天,联合国安理会开了紧急会议。
这个会议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可实际上,就是各个国家摆出自己的态度罢了。
中方代表耿爽说“停火止战才是唯一的出路”,他还提到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个方面”。
这还是中方一直以来的中立态度,里面也藏着担忧,要是局势变得更坏,全球的能源和粮食市场都会乱,这和中方想稳定全球供应链的目标是反的。
美国的反应就很有意思,透着“今年要大选,别惹麻烦”的小心思。
白宫说,特朗普对这件事“感到不满,但不惊讶”。
他们一边这么说,一边又批准了8.25亿美元的空投弹药,卖给乌克兰。
又批评又卖武器,这个算盘打得很精,既不丢掉在乌克兰的地缘影响力,又不用太冲的话惹火俄罗斯。
毕竟2025年美国要选总统,没人想因为海外的战争分散国内人的注意力。
还有件事值得说,普京计划9月初来中国访问。
俄罗斯派出的代表团规模特别大,外交和国防方面的人都来了,很明显,他们想靠和中方合作,让自己在国际上站得更稳点。
中方这边,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很快要办了,所以更要坚持中立立场。
“劝大家和平谈判”这种态度,才符合中国想塑造的国际角色。
在现在这个乱局面里,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这种互相理解的默契,算是很少见的靠谱事了。
空袭刚结束,泽连斯基就忙起来了。
他给特朗普打电话,也给冯德莱恩打电话,还跑到联合国安理会,想争取个发言的机会。
在社交媒体上,他更直接,点了中国和匈牙利的名字,希望这两个国家能说话表态。
其实中方一直保持中立,之前也多次呼吁停火止战,泽连斯基不一定不知道这件事。
他这样到处找人帮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已经急了。
《华盛顿邮报》给了一组数据,看了让人心里不好受:乌克兰军队在前线没多少能回旋的空间,北约给他们的援助比去年少30%,军队还缺15万人,没办法,只能找60岁以上的人当预备役。
更糟的是,欧美国家的老百姓不想再一直援助乌克兰了,2024年的时候,还有65%的人支持,现在只剩42%了。
援助也从“敞开给”变成“要算着花”。
乌克兰能靠的外部力量,一天比一天少。
泽连斯基非要点名中国,不一定是想让中国改变态度,更多是想制造舆论,让国际上多些帮乌克兰说话的声音,给俄罗斯加点压力。
可这种“能求谁就求谁”的办法,更像是没主意的“死马当活马医”。
打仗最后看的还是战场实力,只靠在外交上喊话,根本改变不了乌克兰面临的困难情况。
8月28日这次基辅的空袭,早就不只是简单的军事行动了。
军事、外交、舆论、经济这几个方面,缠在一起,变成了复杂的情况。
欧盟因为办公楼被炸大声抗议,可制裁没效果这件事,谁都能看出来。
俄罗斯军队靠新战术在战场上赢了点优势,却因为伤到老百姓被批评。
乌克兰到处找人帮忙,可自己的缺点却没法弥补。
中美这些大国的表态,也全是按自己的利益来考虑的。
刚好中方要办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方一直说的“劝和促谈”,在这个时候看,显得更实在,冲突要是再升级,对谁都没好处。
接着打下去,只会有更多老百姓没家、失去生命,全球的供应链也会跟着出问题。
俄罗斯和乌克兰打到现在,应该明白,停火谈判不是“认输”。
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为以后打算。
别抱着“你输我赢”的想法不放,拿出点诚意搭建一座和平的桥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里的所有数据,都来自公开的信息,不代表任何平台的立场
来源:快乐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