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抗战烽烟图·红印记⑮】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诞生地就在江门!带你重温抗战烽火故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3:21 2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江门五邑地方组织高举抗日旗帜,团结带领五邑人民及全世界江门籍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御外侮、毁家纾难、血战到底,用热血与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为展现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在全市营造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江门五邑地方组织高举抗日旗帜,团结带领五邑人民及全世界江门籍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御外侮、毁家纾难、血战到底,用热血与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为展现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在全市营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浓厚氛围,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统筹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推出“江门抗战烽烟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媒体报道”,敬请垂注。

1945年1月20日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在江门鹤山宅梧发出《通电》

宣布正式成立

这标志着粤中区抗日斗争

进入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

敌后游击战争的新阶段

皂幕山来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皂幕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粤中的第一站。抗日解放军的前身是中区纵队,这支部队为什么会来到鹤山宅梧呢?

1. 当时广东抗日形势十分严峻

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其海上运输即将被切断,他们企图占领平汉、粤汉、湘桂等铁路干线,以便其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后,仍能利用中国大陆作基地继续为孤悬在东南亚各地的日军作补给。1944年4月中旬,日军调集50万兵力开始沿铁路干线地区发起战略性进攻,5月9日打通了平汉线。8月,南下日军打到湖南衡阳,并调整兵力组成第六方面军,准备继续打通粤汉线和湘桂线。9月桂柳会战爆发,广东的国军奉调北上。这时,集结在广东的日军为配合南下日军,一路北上进犯粤北,另一路去广西。广州、佛山、江门一带日军,分别向南宁、桂林、独山、韶关、衡阳等地发动进攻。日军南北对进,国军一败涂地,余汉谋部逃进赣南大山,韶关、南雄相继失守,粤汉铁路又被日军打通,粤北、西江、粤中、南路大部分地区将沦于敌手,广东日渐面临全省沦陷的严峻局势。

2. “土洋会议”揭开全省抗日游击战新一页

日军打通了平汉线不久,中共中央于1944年7月25日给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发来了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省临委书记尹林平于8月在大鹏半岛土洋村召开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该次会议史称“土洋会议”,会议确定了广东抗日的任务和策略,指明了方向,如提出东江纵队创立罗浮山以北、翁源以南,东江、北江之间的根据地,并向东江、韩江之间(包括潮汕在内地区)伸展,然后再向闽粤边、粤赣湘边、粤桂湘边发展;提出由领导珠江抗日根据地的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成立中区纵队司令部,抽调主力部队挺进粤中,向珠江三角洲以西地区发展,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该次会议是广东抗日武装发展的转折点,标志着华南敌后游击战争由此推向全面发展时期。会后尹林平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得到党中央的肯定。

1944年9月下旬,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在中山县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槟榔村召开会议。10月1日,在内部宣布成立中区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政委罗范群、副司令员谢立全、参谋长谢斌、政治部主任刘田夫、副主任刘向东。中区纵队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力部队的前身。1944年10月20日,中区纵队500余人从五桂山根据地向粤中五邑地区挺进,正式实施向西发展的战略。在当地群众向导引领下,中区纵队绕过中山石岐日军占领区,在新会荷塘塔岗渡口一带强渡西江,登岸周郡,经新会棠下罗江、三堡大井头,沿新鹤交界山区的大泽田金、司前古猛,于10月底到达鹤山云乡。挺进部队在云乡得到了休整和补给,于11月7日抵达位于皂幕山区深处的鹤山重镇宅梧。

至此,中区纵队胜利实现了整个向西发展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开始以宅梧为中心,以皂幕山区为基地,全力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活动区,为下一步继续向新、恩、两阳及云雾山区发展打下了基础。

3. “宅梧会议”促成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诞生

宅梧会议于1944年12月下旬召开,会议地点在宅梧圩临近河边的远香茶楼。会议提出:把中区纵队一分为二,仍活动在南海、番禺、中山、顺德的部队组建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粤中地区的部队组建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明确了抗日解放军的任务:坚持向西发展,联系南路,开辟粤桂边云雾山、勾漏山一带抗日游击根据地,迎接二王(王震、王首道)南下部队;将中区党组织特派员制恢复为党委制。1945年1月20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公开通电成立。

如今位于鹤山宅梧镇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作为纪念部队成立的重要历史遗址,先后被公布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皂幕山

(包括老香山地区)的战斗

主力部队(中区纵队)从1944年10月下旬到达皂幕山,到1945年2月22日离开高鹤地区到新兴,抗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在皂幕山区的时间是4个月。这4个月部队作战频繁,记录在鹤山党史上发生过的战斗有22次,记录在高明党史上的战斗有12次,二团、三团经历大小战斗30余次。比较经典的战例有:1944年11月29日,刘田夫到金岗接应“挺三”特务中队队长秦炳南率200余人起义;1945年1月5日,高明三大队在布社活捉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158师473团团长黄道遵。

抗战故事

1. 羚羊峡伏击战:伏击日军运输船

1945年4月9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二团、三团和独立营到肇庆西江下游羚羊峡一侧的烂柯山埋伏,计划截击溯江而上的日军运输船。10日上午9时,发现一艘日军火轮拖着运输船从肇庆顺流而下,部队令其停航受查,日军顽抗,于是向日军开火,日船受重创,逃到高要金利附近江面沉没,船上20多名日军溺亡。

2. 恩平大槐顶伏击战:对日军作战规模最大的一次

1945年7月17日,代司令员兼参谋长谢立全与一团长黄江平、政委关海在恩平大槐顶伏击过境的日军殿后部队二三百人,毙敌三四十人,伤敌一批。该次战斗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以来,对日军作战规模最大的一次。

3. 大凹战斗:智歼日伪密侦队

1945年7月20日,江会日伪密侦队向鹤山三区民权乡发函勒索财物,当地群众立即将此情况向驻守大凹、莱苏等地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和独立营报告,共同研究对策,决定将计就计,请日伪密侦队队员“入瓮”,摆设“鸿门宴”将其智歼。

7月22日,日伪密侦队12人依约来到民权乡公所所在地大凹村杨氏宗祠。乡亲们便按预定计划,在祠堂内摆设了酒菜、生果、糕点等,表示“欢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政委陈明江率领该团和独立营近60名战士埋伏在祠堂周围,同时选派2名短枪组的战士,扮成普通群众,在祠堂内充当“招待员”,见机行事。席间,当敌人正在狼吞虎咽、饮酒饮得醉醺醺的时候,“招待员”一声暗号,埋伏在附近的小分队便里应外合,同时动手。日伪密侦队企图反抗,被当场击毙2人,其余9名被擒,另有1名逃出祠堂外被群众打死。仅仅10多分钟,小分队便在群众的配合下,全歼该日伪密侦队,缴获步枪10支、手枪1支,给予敌人有力的打击。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无疑是一支英雄部队。它从1945年1月20日成立,到1946年6月30日北撤,在粤中战斗了一年半的时间,它由开始时的几百人,发展到后来1400余人,成为粤中人民抗击日伪势力的主力军,抗击和牵制了日军兵力5000余人,毙伤日伪军200余人,为配合广东抗战胜利发挥了应有作用。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在江门鹤山宅梧成立

让抗日烽火燃遍五邑大地

用热血与生命筑起

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