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肇始于1954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创立,历经南京中医学院(1958年)、江苏新医学院(1970年)等历史阶段,1995年正式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南京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肇始于1954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创立,历经南京中医学院(1958年)、江苏新医学院(1970年)等历史阶段,1995年正式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再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这所拥有近70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已成为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和创新策源地。
学校构建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现有16个直属学院,涵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33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等1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A类,其中中药学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重镇,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秉持“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学校拥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8人,以及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岐黄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其附属医院体系实力雄厚,包括江苏省中医院(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9所直属附属医院,年服务患者超千万人次。在教学资源方面,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环境。
在科研创新领域,学校建有国家发改委“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中药经典名方有效性与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等3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课题百余项,在中药质量控制、针灸机理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发的“芪参固表颗粒”等中药制剂被列入江苏省疫情防控推荐用药。
国际化办学是学校的鲜明特色,目前已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有8个海外中医药中心,是全球中医药教育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单位。学校作为教育部“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率先在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开设中医本科教育,培养国际学生5000余名,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校园文化方面,仙林、汉中门、泰州三个校区各具特色,其中仙林校区现代设施完备,图书馆藏书逾200万册,中医药特色馆藏资源丰富。学校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经典诵读大赛”等品牌活动,建有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全方位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京中医药大学正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为目标,深入推进“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学校通过深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贡献智慧与力量,在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的征程上谱写新的华章。
来源:向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