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生与玉米套种是农业生产中一种高效的间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实现增产增收。关于两者播种顺序的合理安排,需结合生长特性、气候条件及田间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实践建议:一、生长特性与套种原理1. 玉米的生物学特点玉米为
花生与玉米套种是农业生产中一种高效的间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实现增产增收。关于两者播种顺序的合理安排,需结合生长特性、气候条件及田间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实践建议:
一、生长特性与套种原理
1. 玉米的生物学特点
玉米为高秆作物,生育期较长(约100-120天),苗期生长缓慢,中期需强光照,后期对土壤养分需求量大。其株高优势可形成天然遮荫,但根系分布较深,易与浅根作物竞争水分。
2. 花生的生长需求
花生属低矮豆科作物,生育期较短(约90-110天),耐阴性较强,根系具固氮能力。其匍匐生长的特性要求充足的地面空间,且开花下针期需避免过度荫蔽。
3. 套种协同效应
两者搭配可实现资源互补:玉米为花生挡风减少倒伏,花生固氮改善土壤;错峰需肥(玉米需氮量大,花生需磷钾多)减少竞争。播种顺序直接影响这种协同效果的发挥。
二、播种顺序的实践对比
方案一:先播种玉米后种花生
适用条件
- 无霜期较短地区(如东北、华北北部)
- 春季气温波动大、晚霜频繁区域
操作要点
1. 玉米提前10-15天播种,待苗高20-30厘米时(约3-5叶期)再播花生。
2. 采用宽窄行配置:玉米宽行80-100厘米,窄行40厘米,花生播种于宽行内。
3. 玉米品种选择紧凑型早熟品种(如郑单958),花生选用耐荫品种(如花育25)。
优势
- 避免玉米苗期与花生争水争肥
- 玉米提前成垄,为花生幼苗挡风保温
- 山东胶东地区实践证明,此模式可使玉米增产8%,花生增产12%(来源:搜狐农业频道)
方案二:同期播种
适用条件
-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 土壤墒情良好、机械化程度高的农场
技术关键
1. 使用复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玉米穴距30厘米,花生穴距15-20厘米。
2. 玉米采用"缩株增密"策略(密度降低20%),花生增加10%播种量。
3. 广西试验数据显示,同期播种节省人工30%,但需加强苗期水肥调控(百度百家号农业报道)
方案三:先播花生后补玉米
特殊应用场景
- 南方多雨地区防涝栽培
- 沙质土壤保水能力差的地块
操作差异
花生出苗后15天左右点播玉米,利用花生早期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河南周口农户反馈,此方式在干旱年份可使整体产量提高5-7%(百度新闻农业案例)
三、地域化调整建议
1. 黄淮海平原
推荐先玉米后花生,4月上旬播种玉米,5月初套种花生。注意防治玉米螟与花生叶斑病的交叉感染。
2. 西南丘陵区
宜同期播种,但需梯田边缘密植玉米形成防风带。贵州农科院研究表明,这种布局可降低水土流失40%。
3. 东北黑土区
必须玉米先行,利用地膜覆盖提升积温。吉林示范田采用"二比空"模式(2行玉米1空行种花生),实现亩效益增加200元以上。
四、关键管理技术
1. 水肥协调
- 基肥侧重磷钾,玉米大喇叭口期追尿素时避开花生根区
- 干旱年份优先保证玉米抽雄水,多雨季节及时疏通花生垄沟
2. 病虫害联防
- 玉米蚜虫与花生红蜘蛛可统一喷施阿维菌素
- 建议玉米与花生行距保持50厘米以上,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3. 机械化适配
- 山东推广的"玉米花生同播机"可调株距,但需注意花生播种深度(3-5厘米)浅于玉米(5-7厘米)
- 收获时先收玉米,留茬高度不超过15厘米以便花生收获机作业
五、经济效益分析
以华北平原10亩套种田为例:
- 传统单作:玉米亩产600公斤(单价2.6元/公斤)或花生亩产300公斤(单价6元/公斤)
- 套种模式:玉米亩产550公斤+花生亩产220公斤,综合收益提高约18%
- 成本增加主要来自专用播种机租赁(亩均80元),但可通过政府补贴消化
六、风险提示
1. 连作障碍:同一地块连续套种超过3年易引发根腐病,需与小麦轮作
2. 除草剂药害:玉米苗前封闭除草需选用不含乙草胺的安全药剂
3. 市场波动:建议签订花生玉米捆绑收购协议,如河北部分企业与农户的"保底+分成"合同
实践表明,播种顺序的选择本质是对光温水肥时空分布的优化。农户应根据地块历史产量记录、当年气象预报及劳动力情况灵活调整,必要时通过农业服务站进行土壤墒情检测后再决策。农业部门近年推广的"智慧套种决策系统"(如河南农科院的APP)已能提供精准播种方案,值得试点应用。
来源:精神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