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2人入选!2025年第一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开始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3 12:52 2

摘要:春风拂过大地,星火映照长空。在2025年的春天里,那些无声的善举如同破土的新芽,悄然生长于街巷阡陌之间,他们或挺身于危难之际,或坚守在平凡岗位。正是这些质朴而坚韧的身影,让文明温暖每个角落,让向上向善的力量随春潮涌动不息。

春风拂过大地,星火映照长空。在2025年的春天里,那些无声的善举如同破土的新芽,悄然生长于街巷阡陌之间,他们或挺身于危难之际,或坚守在平凡岗位。正是这些质朴而坚韧的身影,让文明温暖每个角落,让向上向善的力量随春潮涌动不息。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自2008年起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经过基层干部群众、各地文明办和相关单位推荐,2025年第一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即将开始,时间从即日起持续至2025年3月28日。参与进来,一起学习身边好人,传递榜样力量。

宁德市

朱文斌、石进全

被推选为2025年第一次

“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朱文斌

50多岁公交司机不惧十几米高桥

纵身跳入冰水成功救人

朱文斌,男,1972年6月生,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公交公司驾驶员。朱文斌从十几米高的桐山大桥上纵身跳入冰冷水中,救起落水者。

十米高桥 他纵身一跃

“不好了,有人掉河里了!”2024年12月15日早上8点,福鼎市桐山大桥发生群众落水惊险一幕。听到桥上群众呼救后,朱文斌随即上前查看,发现有人正在水中挣扎,情况十分危急。“我当时也急起来,所以只脱了上衣,就直接跳下去了,我心里只想救人。”来不及多想,救人心切的朱文斌随即从十几米高的桐山桥纵身一跃,跳入水中。

冰冷的河水瞬间包裹住朱文斌的身体,但顾不上刺骨的寒意,他奋力游向落水者。“我看那个人快要沉下去了,就拼命游,游过去把她拉起来。”当时,朱文斌一边托着落水者,一边向岸边游去,但由于水温低,他逐渐感到体力不支。好在这时,桥上有热心市民将救生圈和绳子抛向他。他在接到救生圈后,随即将救生圈套在落水者身上,并继续发力将落水者推向岸边。

等落水群众被岸边市民拉起,此时的朱文斌已是筋疲力尽,后在岸边两名民警协助下,朱文斌才顺利上岸。事后,经医护人员检查,落水女子因获救及时,身体并无大碍。而朱文斌上岸后,只是稍作休息,便穿上衣服离开。

人人称赞 他保持谦虚

回到家后,80岁的母亲看到朱文斌浑身湿透,冻得直打寒战,忍不住心疼地哭了起来。得知朱文斌跳水救人的事情后,母亲才破涕为笑,连声说:“这是好事!儿子你做了件好事!”

由于救人短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大家都知道了朱文斌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对于广大群众的点赞称好,朱文斌淡然表示:“我觉得救一个人的生命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如果换成别人,也会这样做。能够挽救生命于危急时刻,我这点微不足道的付出是值得的。”

在日常工作中,朱文斌是个远近闻名的“热心肠”。前几年,乘客不慎将2700余元现金落在车上,朱文斌发现后,多方寻找失主,最终将遗失的现金悉数送回失主手中。他还两度为车上突发急症的乘客进行急救,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谈起未来,当了21年公交车司机的朱文斌说:“我是个普通人,只想着把公交车开稳开好,将乘客们平安地送达目的地。”

“海上鸿雁”风雨无阻

坚守孤岛邮路28载

石进全,男,1979年1月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宁德市蕉城区分公司三都邮政支局乡邮员。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的三都澳海域,18岁的石进全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邮包,这一接,便是28年的风雨兼程。不论春夏秋冬,无惧风浪大小,石进全总是独自驾驶着小船,穿梭在4个海岛、8个行政村以及8个漂浮的海上渔排社区之间,为岛上的居民准时送去一封封家书、一件件快递,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与温情。石进全曾获中国邮政十大人物、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邮路不能断!

在蔚蓝的宁德蕉城区三都澳海域上,有一条特殊的邮路,它连接着4座孤岛、8个建制村、8个海上渔排社区以及3万多名群众的日常生活。

20世纪80年代末,大黄鱼养殖业在三都澳悄然兴起,随之也涌现出了一批海上社区组织。为把邮件和报刊及时传送到海上渔业养殖户、海岛渔民和海上社区工作人员手中,福建开通了唯一的一条“海上邮路”。石进全的父亲就是上一任邮递员,由于长期在潮湿环境工作,石进全的父亲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病痛难忍无法送邮件时,石进全的母亲、哥哥、姐姐都曾接过父亲的摇橹出海送信。8岁时,石进全第一次跟着父亲摇木船送书信,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18岁时,石进全从父亲手里正式接过邮包,成为了三都邮政支局一名普通的邮递员,也是三都澳海域的唯一邮递员。这条海上邮路,父亲坚持了23年,石进全至今奔波了28年。

每天清晨8时,石进全准时到达服务中心,按地址将邮件、快递分类、装船,再驾船出海运送邮件和快递,已经成为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是报纸、信件还是快递,他都确保每一件物品都能准确无误地送达。这份专注与细致,是他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也是对岛上居民的承诺。“海上送信很艰苦,夏天的日头照下来无遮无拦的,碰到雨天又被淋成落汤鸡,风浪大时还有危险,但除了刮台风,邮路不能断!”石进全说。

一直干下去!

海岛偏远,以前岛上大多都是崎岖的山路,投递工作全靠徒步,一年下来石进全要走坏好几双鞋。而渔排小屋更是像迷宫一样,如同“海上浮城”,一座渔排的新建或者拆除,甚至是一条缆绳的改动,都可能影响航线的判断。没有门牌号的收件地址,让石进全不得不依靠太阳、潮汐、岛屿、山峰作为路标。一次次出海,一次次询问,只为找到那个正确的方向。为方便服务海上群众,他在渔排上搭起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屋作为临时住所,平日里与妻儿聚少离多。

“除了辛苦,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石进全的妻子黄爱平说,海上驾船不比陆地行车,最怕遇到恶劣天气。石进全就曾在一次风雨天时遭遇翻船事故,所幸人和快件均无恙。

在这片复杂而多变的海域上,石进全逐渐成为了渔民们最熟悉的面孔。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严寒,他在这条海上邮路上已经服务了整整28个年头,早已经熟悉三都澳海域的每一个海岛渔村、每一片渔排社区,海上的乡亲们需要他。在日投递量达200余件时,他一天有近8个小时行驶在海面上。提到石进全,很多村民都说他“脾气好”“不容易”。对这位给海岛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海上邮递员,村民们感激在心。大家都亲切地称石进全为“海岛信使”,这个名字,是对他默默奉献、坚持不懈的最好诠释。

在石进全看来,投递已经不是一份职业,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乡亲们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动力,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石进全说道。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