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核雕技艺带头人梁可钧:一把刻刀连乡梓 榄核生花富一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2:08 3

摘要:在罗定市罗镜镇的一个核雕工艺厂,“罗定橄榄核雕师”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梁可钧正对着一枚橄榄核凝神聚力,只见刻刀在他指尖灵活翻飞,切、推、挑、旋间,粉屑簌簌落下,不多时,一个造型精美的龙船核雕便在他的手中诞生了。从外出打工仔到罗定核雕产业带头人,梁可钧用一把刻刀,

在罗定市罗镜镇的一个核雕工艺厂,“罗定橄榄核雕师”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梁可钧正对着一枚橄榄核凝神聚力,只见刻刀在他指尖灵活翻飞,切、推、挑、旋间,粉屑簌簌落下,不多时,一个造型精美的龙船核雕便在他的手中诞生了。从外出打工仔到罗定核雕产业带头人,梁可钧用一把刻刀,让山间不起眼的榄核蜕变为富民增收的“聚宝盆”,更串联起一方水土的文化脉络。

指尖生巧艺:从“瞎琢磨”到融南北风格

梁可钧与核雕的缘分,藏在童年的乡野记忆里。“小学时揣着橄榄核在兜里摩挲,那滑溜溜的触感记了几十年。”2014年,在广州工作的他,偶然重拾这份记忆,“网上找图、买刻刀,就这么瞎琢磨着打发时间。”

谁曾想,这“消遣”竟成了毕生热爱。白天奔波于工地,夜晚便与榄核、刻刀为伴,四年间他刻出上百件作品,从经典核舟到憨态熊猫,件件精雕细琢。“核雕最迷人的是包浆,盘着盘着就透出玉的质感。”他指尖轻拂一枚老核,纹路里藏着十余年的功夫——北方核雕的大气刀法与南方的灵秀风格在他手下交融,传统罗汉像线条遒劲,现代题材的花生、月饼则透着生活气息,连《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妙境,也在他的核上重现。

2019年,当他带着一箱子核雕回到罗定,这些融合了南北风格的作品,很快让人们看到了榄核的另一种可能——它不只是孩童玩物、商人收购的原料,更能成为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匠心带乡邻:从“卖原料”到产业链成型

“罗定乌榄核厚质优,可当地人多止步于‘卖核’,附加值太低。”返乡后的梁可钧,一眼看透家乡的潜力:这里是全国知名的橄榄核产区,乌榄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每年中秋后,京津冀商人蜂拥而至收购原料,但雕刻加工环节长期缺位。

“要让榄核更值钱,先得让乡亲们会雕刻。”罗镜镇的厂家连夜找上门时,梁可钧一口答应下乡传艺。他从最基础的数珠雕刻教起,手把手带乡亲们练刀法、磨技艺。“一开始大家觉得难,练着练着就找到感觉了。”在他的带动下,罗镜镇5000多亩乌榄林里的“土特产”,开始有了新身价——一枚普通榄核卖几元钱,经雕刻后能增值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如今的罗镜镇,已从单纯的原料产地,成长为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6万多棵乌榄树年产榄核500多吨,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雕刻工坊里机器声与刻刀声交织,产品远销珠三角、北京乃至东南亚。“以前守着榄树赚辛苦钱,现在学了手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一位跟着梁可钧学雕刻的村民笑着说,这把刻刀,真的刻出了好日子。

核间藏文脉:从“地方货”到区域新名片

在罗镜镇核雕文化展示馆,梁可钧的作品《罗定文塔》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这是一座由十余枚橄榄核堆叠而成的微缩景观,瓦檐翘角分明,栏杆纹路细密,将罗定文塔玲珑轮廓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他将泷州大地文化记忆刻入核间的得意之作。梁可钧告诉记者,《罗定文塔》创作历时两个多月,全部纯手工雕刻,其中塔尖部分直径仅2毫米,雕刻难度最大。展厅里,还摆着憨态可掬的熊猫核、圆润饱满的花生核。“核雕不只是老物件,也能很时尚。”他总说,榄核里藏着自然馈赠的地域基因,与匠人赋予的人文印记,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作为“罗定橄榄核雕师”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他带着作品跑遍全国展会,不仅推广技艺,更在核上刻下罗定印记。2024年,罗定市出台《培育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将核雕产业纳入中长期规划,罗定核雕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顺应行业发展大势,梁可钧在素龙街道凤阳古村打造新工作室,将核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我的工作室一楼用于展览,二楼教学直播,要让更多人知道罗定核雕。”梁可钧说。

从山间榄核到指尖艺术,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集群,梁可钧用一把刻刀,不仅雕出了精湛技艺,更刻绘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在罗定的橄榄香里,这颗小小的榄核,正载着一方人的希望,飘向更远的远方。

来源:云浮通APP

来源:人生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