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时间过得真快,今日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我们迎来了今年除闰月外的第7个“重日”。在古代,这种日月相重的日子很受重视,甚至每个重日都对应着不同的传统节日,例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二月初二的龙头节、三月初三的生轩辕、五月初五的端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时间过得真快,今日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我们迎来了今年除闰月外的第7个“重日”。在古代,这种日月相重的日子很受重视,甚至每个重日都对应着不同的传统节日,例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二月初二的龙头节、三月初三的生轩辕、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六月初六的天贶节等,而农历七月初七,对应的正是我国最富有浪漫寓意的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提到“七夕”二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故事:
相传,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而她厌倦了天庭枯燥的生活,便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他命令织女回到天庭,只允许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扁担挑着一双儿女追上天去。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却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牛郎织女的故事看似充满了浪漫的爱情元素,但其实结局充满了“悲情”。因为这对恋人永远分隔在了天河两岸,而七夕相会是牛郎织女一年中唯一的团聚时刻,但这一时刻却充满了无奈与痛苦。他们跨越天河的相会,是以一年的漫长等待和无尽的思念为代价的。这种“天人永隔”的设定,进一步体现了故事的悲情。
不过,农历七月初七其实最初与“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无关系,而是源自古人对天象的观察与崇拜:
在古代,人们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二十八宿,其中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中状元被称为“大魁天下士”,七月初七被赋予“魁星节”的文化内涵后,古代读书人会于此日晒书、祭魁星,以此祈求“一举夺魁”,反映了古人对功名的极致追求。
除此之外,七月初七同样也是古代农事农时的标志,每年七月初七前后,织女星会飞升至天顶,即一年中的最高点,并且其组成的三角星组的开口会朝向东方,标志着暑气渐退,凉爽的天气就要到来。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开始纺线织布、准备寒衣,以便应对接下来的寒冬。并且,此时农作物也进入了最后的生长阶段,人们还会为秋收秋播做好准备。
今日农历七月初七,这天不仅是“七夕节”,同样也是“重日”、魁星节,还是夏秋之交的关键节点,这按有很多的习俗和禁忌,因此七月初七也被称为“忌日”。每当七月初七到来,身边的老人就会提醒大家,记得:1不出、2不洗、3不伤、4不吃,都是指的什么呢?赶紧了解一下吧。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天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在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日子,一些年轻的情侣会出门约会,甚至一些夫妻也会在这天出门散步,一同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毕竟在人们看来,这天出门约会,等于借了牛郎织女的“喜气”,图个爱情长久、缘分天定。
不过,出门约会也要注意时间,避免晚上太晚出门。因为夜晚是人体休息和恢复的时间,长时间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晚上人体应处于睡眠状态,以恢复体力和精力。如果这天太晚出门,就会错过这个黄金睡眠时段,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疲劳乏力。并且,七月初七正值夏秋之交,此时白天虽然,但晚上气温骤降,如果穿着单薄,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很可能受到寒气的侵袭,从而导致出现感冒等不适。
农历七月初七也是“女儿节”,在民间有女子洗头的习俗,对此《攸县志》中就有记载:“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也就是说在古代,七月初七这天,女子们会采集柏叶、桃枝等药材清洗头发,以此达到驱邪祛病的效果。
这个习俗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七月初七正值夏末秋初,暑气虽退却未尽,白日闷热难耐,人们出门还是容易满头大汗,此时洗头,不仅能祛暑纳凉,还能洗去暑热带来的黏腻与不适。并且,古人用柏叶、桃枝煎汤洗发,并非单纯追求仪式感。柏叶性凉,有凉血止血、生发乌发之效;桃枝活血通络,能改善头皮血液循环。二者合用,既能清洁头皮,又能养护发质、缓解暑热。
但要注意,洗头时要避免用凉水洗头。因为七月初七还处于初秋时期,此时白日高温与夜间凉风相互交替,人体毛孔也会随气温开合频繁,如果用凉水洗头,寒气很容易趁毛孔张开时侵入头部,导致头痛、头晕等不适。并且,在古人看来,头部为“诸阳之会”,如果用凉水洗头,头部受到凉水的刺激,就会扰乱阳气的运行,尤其对体质虚弱的人,会进一步打破身体阴阳平衡。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天人们都会避免伤害喜鹊,传说中,每年七夕,无数喜鹊飞抵银河,用身体搭成一座跨越天际的桥梁,让分隔一年的牛郎织女得以相会。因此喜鹊被赋予了“爱情使者”的称谓,成为了七夕节不可或缺的象征。在古人看来,伤害喜鹊就等于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相会之路,是对美好爱情的不尊重。因此,一些地方的人在这天还会放生飞禽,以此表达对美好爱情和姻缘的追求。
除此之外,七月初七同样也是秋收前的重要时刻,此时农作物进入生长大后期,特别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喜鹊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会捕食害虫,保护庄稼,是农民的“天然帮手”。古人通过夜以继日的耕作发现,一般喜鹊多的地方,虫害少,收成也会较多。因此,不伤害喜鹊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提醒人们要尊重生命、爱护自然。总之,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伤害喜鹊等鸟类,这算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智慧。
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有很多的习俗,例如穿针乞巧、蜘蛛乞巧、投针验巧、打七夕水等。此外,这天还有很多关于“吃”的食俗,例如吃巧芽面、吃五子、吃红糖糯米饭、吃花生等,其中最为标志性的就是“吃巧果”。巧果,又名“乞巧果子”“巧饼”,是用面、糖、油等原料制作的小面点。
最初,巧果是女子们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的象征,但随着巧果的形状多样化,其还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例如梭形的巧果寓意着女子的针线活能像织女的梭子一样灵巧;鱼形的巧果代表“年年有余”,生活富足;福字、寿字的巧果则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因此,七夕吃巧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
然而,吃巧果虽说是七夕当天的标志性习俗,但要避免晚上吃太多的巧果。毕竟巧果主要由面粉、糖和油制成,属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晚上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消化功能减弱,此时如果吃太多巧果,无疑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不适。并且,晚上吃太多的高糖食物,还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出现睡眠的情况,从而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因此,七夕节当天,无论是吃特定的节日食物,还是情侣们出门约会吃饭,都要避免吃得太多。
总结,今日七月初七是“忌日”,这是因为这天不仅是七夕节,同样也是“重日”、魁星节,还是夏秋之交的关键节点,其习俗和忌讳比较多,因此得名“忌日”。无论多忙,都要记得:1不出、2不洗、3不伤、4不吃,这就是七月初七当天的一些生活经验,老传统要懂得。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