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下:一场跨越时空的自我觉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3 10:25 1

摘要:2025年3月23日,清晨6点30分,天还未完全亮,我坐在书桌前,翻开张宏杰的《坐天下》。书页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墨香,仿佛带我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些曾经坐拥天下的皇帝们的内心世界。

2025年3月23日,清晨6点30分,天还未完全亮,我坐在书桌前,翻开张宏杰的《坐天下》。书页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墨香,仿佛带我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些曾经坐拥天下的皇帝们的内心世界。

“大丈夫生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项羽望着秦始皇的背影,低声自语。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坐天下”的思考。张宏杰笔下的皇帝们,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人性的缩影。尤其是嘉庆皇帝,他的故事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

嘉庆皇帝,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勤俭持家,勤奋工作,却缺乏创新,谨小慎微。他的二十多年统治,充满了抱怨、迷惑和痛苦。他每天忙碌于政务,却从未真正思考过如何改变现状。张宏杰说:“勤奋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成了一种‘懒惰’者的勤奋。”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我的心上。

我合上书,望向窗外。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映照在我的脸上。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何尝不是另一个“嘉庆皇帝”?每天忙碌于工作,却从未真正思考过如何突破现状。勤奋成了习惯,思考却停滞不前。35岁之后,我的生活仿佛被锁死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新意。

张宏杰在书中提到,人类的悲哀在于我们不是一种永远自我更新的动物。一个人的基本构成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定型。青春期是吸收、消化和成长的黄金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即使再有学习欲望,接受能力也已经大打折扣。嘉庆皇帝在36岁继位时,已经丧失了重新思考的能力。他的思维被刻板的儒学教育所束缚,创造力被抑制,直觉和想象力大大衰退。

这段话让我回想起自己在单位的日子。那些繁忙的同事,刻板、规矩的守成态度,让我们快速适应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流程。每天的酒局、聚会、孩子的培养,早已让我们失去了学习欲望和自我更新的动力。我们活成了自己和别人眼中讨厌的样子,智力、思考和进取心在35岁之后逐渐退化。难怪现在企业招聘都要求35岁以下,难怪嘉庆皇帝在35岁坐上皇位后,终身抑郁。

“坐天下,是一种局,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自我更新。”我喃喃自语。回望历史,我们与那些皇帝们擦肩而过。年轻时,我们在单位“坐天下”,皇帝们在历史长河中“坐天下”。打卡、上朝、刷手机、阅奏章、溜号、微服、得过且过,慌淫无度。下班走了,下课身死。倘若35岁考公为官,35岁坐上大位,在没有规划的人生里,在毫无创新的守成里,“坐天下”不过是一种辛苦的假装勤奋。

还好,55岁的我,终于开始觉醒。我夜伏昼出,登顶山河,遥望星河。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了无数先哲的身影。始皇嬴政、汉武大帝、圣人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军事奇才孙武、吴起、韩信;诗圣屈原、诗仙李白、杜甫。还有西方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洛克、康德、休谟、伏尔泰、卢梭、黑格尔;科学家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普朗克、爱因斯坦。他们的思想像星辰一样照亮了我的前路。

人生就怕注入思想。站在思想的边缘,我望见了无数先哲们深不见底的智慧;站在思想指向的地方,我看到了像胶片一样飞速翻转的当代,以及灿烂无比却若隐若现的未来。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我心中回荡。坐天下,怎能少了辛弃疾的万般心潮?未来已来,我们的余生,得须找一心安处,坐,天下……

我合上书,深吸一口气。清晨的阳光已经洒满了整个房间,新的一天开始了。我知道,从今天起,我不再是那个“嘉庆皇帝”。我要打破惯性,重新思考,重新规划我的余生。坐天下,不仅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自我更新的勇气。

---

后记:

《坐天下》不仅是一部皇帝的奋斗史,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人,我们都在“坐天下”的过程中,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与挑战。唯有不断自我更新,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启发思考:

1. 自我更新:无论年龄多大,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才能避免陷入“懒惰的勤奋”。

2. 打破惯性:生活中的许多习惯和模式,虽然让我们感到舒适,但也可能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勇敢打破惯性,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3. 思想的力量:站在先哲的肩膀上,我们能望见更远的未来。思想的注入,能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神钲学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