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项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中心牵头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踝关节扭伤在中国普通人群中发生率高达18.5%,其中约有41%的人未接受规范治疗,最终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关节退变甚至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这个听起来轻描淡写的“小毛病”,实则暗藏深远隐
在一项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中心牵头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踝关节扭伤在中国普通人群中发生率高达18.5%,其中约有41%的人未接受规范治疗,最终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关节退变甚至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这个听起来轻描淡写的“小毛病”,实则暗藏深远隐患。
本篇文章将通过三个典型病例,结合国内外权威研究与专家观点,深入剖析踝关节扭伤若处理不当,数年后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供科学、实用的康复与预防建议。
案例一:反复扭伤,踝关节越来越“软”
疾病关键词: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CAI)
背景描述:
一位35岁的公司职员,五年前因爬山时扭伤踝关节,未就医,仅做了简单冷敷。此后每年多次“崴脚”,走路稍不注意就失去平衡。近年来逐渐出现踝部“松松垮垮”的感觉,甚至影响到日常走路和锻炼。
医学解析: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一种常见的后遗症,源于急性扭伤未彻底康复,外侧韧带(如距腓前韧带)多次拉伤或断裂,导致踝骨在运动中无法稳定地控制姿态,相当于门轴松了,门自然关不紧。研究显示,约有20%-40%的踝关节急性扭伤患者最终发展为CAI(Gribble PA等,2016,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专家建议:
中国运动医学专家陆一鸣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指出,首次扭伤后的前6周是关键治疗窗口,应坚持RICE原则(Rest 休息、Ice 冰敷、Compression 加压、Elevation 抬高),并辅以功能训练,如本体感觉训练、踝关节稳定性训练等。
案例二:十年后关节退变,走路如踩“碎玻璃”
疾病关键词:创伤性踝关节炎(Post-traumatic Ankle Arthritis)
背景描述:
一位退休教师,年轻时曾多次踝关节扭伤,未引起重视。近几年,踝部开始出现早晨僵硬、活动受限、上下楼梯疼痛等症状,X光检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严重。
医学解析:
踝关节虽然不是人体最大关节,但却承受了身体全部重量的压力。反复扭伤易造成软骨磨损和韧带松弛,逐步引发关节退行性改变。根据《中华骨科杂志》2020年第40卷发表的一项研究,创伤是导致踝关节炎最常见的病因,占比超过70%。
国际骨科协会(AO Foundation)也指出,踝关节一旦发炎,远比膝盖或髋关节更难耐受,因为踝关节活动频繁,一天起码承担数千次的小范围角度变换。
建议措施:
中期康复期要特别重视软骨保护。可根据医生建议口服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药物;中医调理亦可作为辅助疗法,如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艾灸等方法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慢性疼痛。案例三:扭伤留下隐患,运动能力大打折扣
疾病关键词:关节功能障碍与代偿性运动损伤
背景描述:
一位羽毛球爱好者,在一次比赛中轻微扭伤踝关节,自觉无大碍继续训练。数月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腰部僵硬等问题,最终被诊断为因踝关节“代偿性异常步态”造成的连锁损伤。
医学解析:
踝关节是“人体运动链”的起点,一旦功能受限,膝盖、髋关节乃至腰椎都会“接力”补偿,形成所谓的“运动链紊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正国教授指出,踝关节扭伤若未恢复正常步态,膝关节和腰椎的应力将成倍增加,严重可致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突出。
康复干预建议:
恢复期内应进行步态评估与功能性训练;采用足底矫形鞋垫支持踝部结构;长期建议增加核心肌群训练,增强全身协调性。踝关节扭伤的科学应对策略
1. 早期处理要规范
踝关节扭伤后第一时间处理非常关键:
24小时内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2小时一次;使用弹性绷带包扎,避免肿胀扩大;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不要急于按摩或热敷,以免加重出血。2. 康复训练不可或缺
多数人误以为不痛就代表痊愈,实则功能尚未恢复:
本体感觉训练:如闭眼单脚站立、平衡垫训练;力量训练:重点加强腓骨肌群及胫骨前肌;柔韧性训练:如小腿后侧拉伸,预防步态异常。3. 中西结合,效果更佳
中医认为踝关节扭伤属于“伤筋”范畴,治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常用中药包括:
红花、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川芎、当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骨碎补、续断:强筋健骨,助于软组织修复。外用中药膏药或浸泡药浴也能起到良好辅助作用。
踝关节健康的日常养护建议
合理穿鞋:避免高跟鞋、过软或过硬的鞋底;适度锻炼:如太极、游泳,减少负重冲击;定期检查:如有扭伤史,每半年复查一次踝部功能;注意体重管理:体重每增加1公斤,踝关节受力增加约4公斤。结语:忽视小伤,终酿大患
踝关节虽小,却承载着整个身体的平衡与灵活。扭伤不及时处理,数年后可能引发难以逆转的后果。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张斌教授所言:“踝关节的健康,是人体运动链条的基石,一旦受损,其影响远超想象。”
呼吁广大民众,不轻视每一次扭伤,不忽略每一次疼痛,科学处理,积极康复,守好身体的每一个“转角”。
参考文献与研究资料
《中华骨科杂志》2020年第40卷,第5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相关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损伤流行病调查报告,2021。陆一鸣.《运动损伤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王正国.《运动链与功能障碍研究进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2年。张斌. 踝关节稳定性与膝髋负荷关系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1年。世界骨科联盟(AO Foundation)踝关节康复指南,2020年更新版。《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第12期,中医外伤调理与中药应用探讨。踝关节虽小,责任重大。每一步的稳健,都是对健康的敬畏。
来源:全科医师阿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