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退市后,海花岛酒店与欠款方的困境:钱真的要不回了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9:55 1

摘要:很多年前,我和团队为恒大海花岛拍过几支广告。那时的海花岛,还被包装成“世界最大人工岛文旅综合体”,有博物馆、婚礼庄园,还有号称要引进安缦、瑞吉这样的顶奢酒店。我们一边在工地上取景,一边听着他们讲“国际旅游新地标”的故事,心里也觉得,这是恒大雄心万丈的时代。

两天前,8月25日,恒大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很多年前,我和团队为恒大海花岛拍过几支广告。那时的海花岛,还被包装成“世界最大人工岛文旅综合体”,有博物馆、婚礼庄园,还有号称要引进安缦、瑞吉这样的顶奢酒店。我们一边在工地上取景,一边听着他们讲“国际旅游新地标”的故事,心里也觉得,这是恒大雄心万丈的时代。

谁能想到,几年后我们成了被拖欠款项的债权人。广告早就播完了,钱却一直没结清。如今,恒大退市、清盘,海花岛停摆,我们这些合作方、供应商,最终都排在了“要债的长队”里。

退市的钟声响起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海花岛的酒店还能不能活下去?恒大欠下的债,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债权人,还有机会拿回吗?

这家曾经的地产巨头——从万亿资产、世界500强,到清盘、退市、许家印被查——终于走到了资本市场的终局。

然而,退市只是表象。对债权人、供应商和合作方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恒大欠下的钱怎么办?

恒大当年斥巨资打造“文旅+酒店”版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海南的海花岛项目。岛上规划了安缦、瑞吉等高端酒店群,还配套博物馆、婚礼庄园,曾被宣传为“中国旅游新地标”。

但现实是残酷的:

清盘报告显示,恒大集团总资产约270亿港元,可实际变现的只有20亿港元,和2.4万亿负债相比几乎杯水车薪。恒大旗下的22家自营酒店、成都瑞吉、加拿大费尔蒙城堡酒店等,都在清盘资产范围内,但能否找到买家、卖得出去,仍然是未知数。2025年上半年,全国94家亿元级高星酒店拍卖,仅6家成交,流拍率高达83%,这意味着即便拿到法院判决,酒店资产也极难变现

海花岛的宏伟梦想

作为海花岛的债权人之一,我深知其中的艰难。多年前,我们为海花岛提供了广告拍摄服务,直到今天,尾款依然没有结清。期间我们咨询过律师,也研究过清盘流程,得到的答案都很现实:钱要回来,几乎比登天还难。

这种处境并不是个案。许多施工方、供应商同样在海花岛项目上被拖欠款项。有的企业甚至打赢了官司、拿到了生效判决,但执行下来,却发现根本没有可供兑现的资金。正如一位同行在媒体上吐槽的那样:“判决在手,钱在天上。”

为什么会这样?

债务规模巨大:恒大整体债务高达2.4万亿元,债权人队伍长到看不到尽头,像我们这种中小服务方只能排在很靠后的位置。偿债优先顺序残酷:法律上优先偿付的是清盘费用、员工工资和有抵押债权人,我们这些普通供应商只算无担保债权,排在最后一档。项目争议重重:海花岛曾因违规填海、部分建筑被责令拆除,导致项目资产大幅缩水,市场价值一再打折,能不能顺利处置都难说,更别提给债权人留多少余地。

现实摆在眼前:钱要回来的概率极低。能否追回部分欠款,取决于未来清盘人对海花岛资产的处置效率,以及地方政府是否会介入协调。对我们这些小债权人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按时申报债权、保存证据、持续关注进展,不让自己的合法权益“消失”在程序里。

海花岛

整体打包处置:与地产项目一起拍卖,用于“保交楼”或偿债。地方政府接管:为维护城市形象和就业稳定,酒店可能纳入“城市更新”或文旅规划。个别酒店市场化重生:条件优越的酒店或许能引入万豪、希尔顿等国际品牌管理,但需要大量资金和专业团队。

对于欠款方来说,唯一能做的是:及时申报债权、保留证据、关注清盘人公告。短期内很难看到回款,但不申报,就等于自动放弃。

恒大退市,不只是一个企业的落幕,更是一种商业逻辑的崩塌:过去十年,“地产+酒店”的伪繁荣,终于在债务爆雷后显出真相。

恒大海花岛的酒店还在,但欠下的钱,大多数人可能永远要不回来了。

当年我们为海花岛拍广告的客户,如今早已离开了那里。他们中有人甚至连工资和社保都没能完全拿到。偶尔和他们聊起那段经历,他们只是一声叹息:“当时何必去那里工作。”

从员工到供应商,从合作方到购房者,海花岛留下的不是繁华,而是一地债务与遗憾。恒大退市,只是资本市场的落幕;而真正的伤痕,却还在每一个被拖欠的人身上延续。

或许,这才是恒大留下的最大警示:再宏大的故事,如果没有真实的现金流和可持续的运营,终究会化为泡影。

海花岛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