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工资,多亏了江阳区仲裁院的同志们帮助!”近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网络主播饶女士收到8000元工资到账信息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转自: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工资,多亏了江阳区仲裁院的同志们帮助!”近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网络主播饶女士收到8000元工资到账信息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此前,饶女士与某网络文化传媒公司发生劳动报酬纠纷,多次协商无果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江阳区人社部门求助。最终,在江阳区仲裁院的帮助下,饶女士收到了公司支付的工资。
饶女士的维权经历,是泸州市人社部门全力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外卖、网约车、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迅速发展,泸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超9.53万人。针对该群体“工作灵活但保障不足”“流动性强但维权不易”等痛点,泸州市人社部门创新政策举措,持续完善保障体系,努力让每一位奔波劳碌的劳动者都能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政策筑基 保障有章可循
“缴上社保费,心里就踏实了。”近日,在泸州市社保服务窗口办理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的雷先生感慨道。
雷先生的踏实感,源自泸州市持续夯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基础。当地人社部门全面落实《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办事指南》,打破参保户籍限制,让更多劳动者可在就业地参保。同时,明确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8类人群的参保途径、缴费标准和待遇计算方式,让政策清晰易懂。
泸州市人社部门还贴心提供“线上指导+线下代办”服务,有效破解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难、认定难”问题,让他们参保更加便捷。
针对平台用工中劳动关系模糊的痛点,泸州市着力推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明确工作时长、管理程度、报酬支付等6项指标,厘清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试点扩围 新职伤全域覆盖
“公司统一参保,每单扣8分钱,出了事有保障,安心多了!”美团骑手小张的话,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
今年,泸州市将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从曹操出行、美团外卖、饿了么等7个平台,扩围至滴滴出行、顺丰同城、滴滴货运、满帮省省等11个平台,创新实行平台企业按单缴费模式--平台企业按单缴纳0.01-0.25元作为保费,劳动者无需缴费即可参保。
政策实施以来,泸州市已累计为264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办理职业伤害保障待遇921.54万元。
服务贴心 培训触手可及
为使服务更贴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际需求,泸州市创新开设“夜间课堂”,利用晚上7点至9点时段,组织开展外卖配送技巧、交通安全法规等实用培训。今年以来,全市已培训239人次。
“学了两个月直播带货,现在每月能多赚1000多元!”小曾曾是一名外卖骑手,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新业态技能提升计划”转型成为社区团购主播,实现收入增长。
截至目前,泸州市“新业态技能提升计划”已累计培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040余人,其中超1000人借助培训实现职业转型升级。
维权高效 诉求快速响应
为让维权更高效,泸州市人社部门建立“1+N”维权机制:“1”指线上维权快速通道,劳动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12333热线等提交诉求,获取限时解答和办理;“N”为多部门协同调处机制,人社部门联动法院、工会等力量,形成权益保障工作合力。
泸州市人社局联合市总工会、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中心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中心”,让劳动者维权“只跑一次、只进一门”,极大地提升了维权效率、降低了维权成本。
目前,泸州全市已建成新就业形态职工之家54个,快递小哥爱心驿站、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等各类服务站点168个,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暖心服务。
如今在泸州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参保有途径、服务在身边、维权有门路。“我们将紧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持续优化保障体系,让每一位奋斗者都更有幸福感,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温暖与力量。”泸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