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中展示辖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果、新能源企业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汇聚“四链”资源要素,驱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28日,以“四链共融 智汇新篇”为主题的2025厦门新能源产业“四链融合”对接会在同安区举行,释放出市、区两级政府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的强烈信号。
人民网厦门8月29日电 (余乃鎏)集中展示辖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果、新能源企业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汇聚“四链”资源要素,驱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28日,以“四链共融 智汇新篇”为主题的2025厦门新能源产业“四链融合”对接会在同安区举行,释放出市、区两级政府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的强烈信号。
本次对接会由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同安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厦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2025全国“青山杯”工业绿色低碳创新大赛启动。大赛由中国信通院联合地方政府、行业重点企业组织举办,将通过搭建全国性技术创新与产业互动平台,设置“AI+能源”、“数字化能碳管理”、碳捕集封存与利用三个专题赛,发掘遴选一批绿色低碳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培育绿色创新生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目前,大赛官方网站面向全国企业、高校、团体及个人已开放报名。
大赛启动。主办方供图
合作企业签约环节,16个项目分2批进行签约,将进一步完善厦门新能源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其中,签约企业之一的福建德尼机电工程公司,在厦门已落地一家拥有建筑一级资质以及机电工程一级资质的企业,致力于为众多厦门新能源企业提供服务。
“此次企业落地同安,将落地研发、技术服务、工程服务等项目。”该企业负责人说,企业选择将项目落地同安,是因为同安汇聚了很多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且市区两级政府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当地也有优质的营商环境,“我们与厦门的新能源产业已有比较良好的合作,落地后希望能与本地新能源产业链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现场签约。主办方供图
“除了学习和交流,还想寻找一些合作机会。”智联信通负责人说,企业主要从事能源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近期重点挖掘社区、园区、景区和商业区等新能源应用。此次前来参加活动,希望寻找到有关企业、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希望达成政企银合作、投建运合作、上下游配套合作等。
活动期间,发布了《厦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白皮书由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同安区人民政府编制,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紧扣“产业、创新、资金、人才”四链,围绕“观势、聚气、利器、把脉、展略”五个方面,描绘分析厦门新能源产业尤其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态势和格局,系统梳理了产业发展成果与未来路径等。
白皮书发布。主办方供图
当天,对接会主会场还开展产品数字护照专题辅导,助力厦门新能源企业产品出海;同安区推介新能源产业攻坚的经验做法,呈现“四链融合”发展成效;厦门市工信部门发布首批新能源本地应用场景需求清单,涵盖新能源海胆、绿色微电网、智慧能管、充电设施四个领域50项场景;市财政部门介绍 “财政政策 + 金融工具”赋能产业发展政策,为新能源企业在厦门扎根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市人社部门介绍“聚力新能源人才引育 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人才政策,为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需求的人才充足供给提供保障;分会场则举办产业出海、金融赋能、创新与人才双链协同三场产业供需对接专场活动。
发布新能源应用场景需求清单。主办方供图
据悉,作为厦门新能源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同安区近年来坚持将新能源产业攻坚作为“一号工程”,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持续发力,聚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高地,取得瞩目的发展成效。
数据显示,同安区新能源产业链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3家,形成从上游材料、中端制造到下游应用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链产值从2022年82亿元到2024年突破335亿元,再到2025年上半年比增近80%,呈现出跨越式增长,彰显出该区新能源产业的澎湃动能,已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每一年100亿级的跃升,既是同安速度的生动注脚,也是四链融合成效的有力见证。”同安区区长周桂良介绍,目前,全区已落地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项目180余个,达产后将崛起为3000亿量级的产业集群,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同安区推介新能源产业攻坚经验做法。主办方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是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同安区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动能澎湃、产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四链协同、全域发力”的生动实践。
为建强产业链,同安始终把“链式思维”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高起点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清晰勾勒出“核心产业筑基、关联产业赋能、衍生产业拓维”的集群蓝图。
一方面,以同翔高新城(同安片区)为载体,围绕着厦门时代、海辰储能等“链主”企业画圈,绘制了“从原材料到锂电池成品”的全产业链图谱;另一方面,依托“全馨办”专班,实行“一企一策”“全程代办”省心服务,助推海辰研发及智能制造项目提前500多天投产、厦门时代项目“拿地即开工”,成功引入中能瑞新、金杨等配套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锂电池全链条优势。
为优化创新链,同安积极搭起厦门科学城I号孵化器、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苏颂杯”产业技术创新赛、同安科技服务节、中关村联盟成果转化基地等众多创新的“大舞台”,而这套“研发孵化—转化加速”的组合拳,让创新成果快速变成产业“硬实力”。如今,该区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三年每年净增超100家,“研发投入强度、新增有效发明专利增幅稳居全市前列”,全区在新能源赛道上越跑越快,仅中关村联盟成果转化基地已落地企业120家,近半数深耕新能源领域。
金融赋能产业专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为集聚人才链,用心搭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出台《同安区高层次人才引育九项措施》,通过真金白银的创业津贴,以及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暖心的“一站式”服务,深化“双招双引”;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定向输送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即上手”,目前已建成3家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集聚近2万名新能源产业工人,形成“高端专家领航、终端人才支撑、基层工匠扎根”的多层次人才梯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源头动能”。
为畅通资金链保障,同安则积极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如,创新推出区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2.0版本,设立“同研”“同信”“同链”“同保”“同创”基金,构建“同字号”基金链体系,形成市区联动的财政金融协同机制,实现“研发—增信—产业链—保险—融资”全链条资金赋能;设立数字投行、发布“云顶指数”,让企业在种子期有孵化、成长期有扶持、成熟期有跨越,金融活水真正流进产业“毛细血管”。
同时,同安区聚焦社会资本集聚,以厦门科学城基金湾区建设为抓手,吸引50余只私募基金入驻,管理规模400亿元,其中,拥有新能源产业相关基金3只,规模达137亿元,形成“一产业一基金”全覆盖的发展格局。
“新能源的浪潮奔涌向前,四链融合的合力势不可挡。”周桂良表示,同安将持续拧紧“四链融合”发条,让产业链更韧、创新链更活、人才链更强、资金链更畅,持续用政策温度暖企心、用服务速度提信心、用创新力度增底气,“以链为桥、以合为势,携手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赴新能源产业未来的星辰大海。”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