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7日,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新渠稍村会议室里,7名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从村支书手中接过了每人2000元的助学金。“这不仅是奖励,更是家乡对我们沉甸甸的期望。”被宁夏师范大学录取的张伟激动地说。连日来,大新镇6个行政村陆续为85名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总额达9.9万
8月27日,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新渠稍村会议室里,7名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从村支书手中接过了每人2000元的助学金。“这不仅是奖励,更是家乡对我们沉甸甸的期望。”被宁夏师范大学录取的张伟激动地说。连日来,大新镇6个行政村陆续为85名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总额达9.9万元,所有资金均来自各村集体经济收入。
新渠稍村为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
助学金发放现场没有豪华布置,却处处体现着用心。村干部将现金装入红信封,组织了简朴而隆重的仪式。新渠稍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林对学生说:“你们是村里的骄傲,希望学成后不忘回报家乡。”这样的助学活动在大新镇已持续多年。其中,该镇上前城村助学活动开展已有18年、塔桥村11年、燕鸽村10年。一沓沓助学金,也见证着各村集体经济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今年,各村根据经济状况制定不同奖励标准。大新村对考入985、211高校的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其余每人奖励1000元;塔桥村被一本院校录取的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被二本院校录取的学生每人奖励500元;新渠稍村平等奖励每位学生2000元。助学金发放经过严谨审核。高考成绩公布后,各村“两委”立即制定方案,逐户核实录取情况,严格核对申报材料,确保资金发放准确。
持续多年的助学活动,源于大新镇蓬勃发展的村集体经济。新水桥村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农业种植园区;新渠稍村和燕鸽村合作社通过租赁温棚、流转土地带动农户增收;塔桥村等创办物业公司提供就业岗位;大新村农商公司累计向村民分红587万元。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为助学提供了持续资金。“每个红信封里,装的不仅是现金,更是一个乡镇对人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投资。”大新镇相关负责人说。(宁夏日报记者 周昕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