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山环抱的大勉村,静卧在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西部,牙山与旗山遥相对望,天稔、龙颈、佛颈、电菉四个隘口如忠诚的卫士,至今守护着这片红色土地。大勉江水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滋养着这个曾经书写壮烈抗战史诗的村庄。
群山环抱的大勉村,静卧在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西部,牙山与旗山遥相对望,天稔、龙颈、佛颈、电菉四个隘口如忠诚的卫士,至今守护着这片红色土地。大勉江水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滋养着这个曾经书写壮烈抗战史诗的村庄。
“牙山高耸插北天,旗山拖尾伏东面。青龙白虎锁南门,中间锅肚囤粮钱。”大勉村人黄德焕的诗句,不仅描绘了家乡的秀丽风光,更暗喻了这片土地在抗战时期作为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地位。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回响中,这座沐浴过战火又焕发新生的村庄,正书写着“红色基因”与“法治力量”交融的时代新篇。
01血色山河铸忠魂初秋时节,大勉小学内,一棵大叶榄仁树屹立其中,树冠如盖,翠绿的叶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
树旁,那良大勉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碑上镌刻着22位烈士的姓名,无声地诉说着烽火连天的岁月。
图为大勉革命历史纪念亭中,屹立着22名革命烈士的纪念碑,其中13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1939年春,中共防城党组织派沈鸿周重返大勉。这个群山环抱的村庄从此点燃抗日星火。
1945年6月14日,大勉儿女的身影出现在那良抗日武装起义的滚滚洪流中,成为钦防华侨抗日游击大队的中坚力量。全村仅600余人,就有122人毅然从戎,其中24人将热血洒在十万大山。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精神丰碑,至今巍然矗立于岁月长河中。
最动人心魄的,是“革命母亲”沈六妈的故事。她不畏风险为藏身观音岩洞的游击队送粮送信,更将膝下四子全部送上抗日战场。当一家满门忠烈的故事在山村里传扬,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母亲的抉择,更是一个村庄对家国大义的热血诠释。
八十年后的今天,大勉小学革命历史展览馆里,退休教师黄润良的讲述让时光倒流。
“我是吃着党和政府的救济粮长大的,共产党免费供我读师范、培养我入党。”从1992年起,黄润良拎着水果、猪肉走遍村里每家每户,在深夜的台灯下整理老人们口述的历史。“这些血色记忆是刻在骨子里的财富,作为党员,我必须把它们留住。”泛黄的笔记本里,记录着游击队穿越密林的足迹,也记录着一个村庄用生命书写的信仰。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2020年11月,当地政府在大勉小学内建立那良镇大勉革命历史展览馆,由黄润良担任义务讲解员。
图为2020年11月,大勉革命历史展览馆在大勉雁心希望小学内建立。
在黄润良看来,展览馆设立在学校内,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大勉村的革命事迹,传承革命烈士精神,是一件大好事。
走进展览馆内,斑驳的武装起义照片、泛黄的烈士名册,与校园琅琅书声交织——这里曾是1939年中共地下组织的交通总站、那良起义的策源地,如今化作红色教育基地,让革命薪火在新时代少年心中扎根,生生不息。
02枫桥新解千钧结当抗战精神融入乡土肌理,大勉村在基层治理中淬炼出“红色法治”的独特实践。
横龙组与纸糟组因道路硬化和桥梁建设产生纠纷,缠斗了28年。两组村民长期对立,成为乡村发展的“堵点”。
大勉村党支部书记黄攀带领团队发起“破冰行动”。通过24次入户走访、4次夜间庭院会,村委会梳理出矛盾焦点:横龙组历史集资开砂石路争议未彻底解决,两户村民因家族矛盾不和。
村“两委”精准绘制“矛盾关系图谱”,锁定5名关键人物后,一套调解“良方”落地——
“紧盯关键”。由镇政府副镇长、村“两委”干部、老党员、乡贤等组成调解小组,采取“背靠背沟通,面对面协商”模式,累计开展调解11次。其中,黄攀3次自费开车到港口区劝说关键人。
“敲山震虎”。通过关键人亲属疏导,将历史家族集资开路款项摆到桌面上,让未集资人员参照标准补交集资款。
“趁热打铁”。对关键人与家族之前兑换的地块划分界址,动员关键人同意拆除危旧猪牛栏屋,解决关键人入户路和饮水问题,促成家族和解。
“三味良方”破坚冰。经过连续8个月的攻坚克难,横龙组与纸糟组心结解开,大家凝聚发展共识,一致同意配合修桥修路,主动拆除危旧房210平方米。
“一桥飞架”泯恩仇。2024年底,1.8公里道路贯通南北,45米新桥凌空飞架。这场历时8个月的攻坚,共化解积怨4件,修复邻里关系,不仅惠及61户村民,更让横龙、纸糟两组的后代重拾“敦亲睦邻”的古训。
大勉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村“两委”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及时排查、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大勉村未发生因调解不力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或越级上访。
03金色产业映丹心昔日的硝烟散尽,大勉的山水间金花茶林郁郁葱葱,芋田绿浪翻滚,八角、肉桂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与村民的笑语交融。
图为村民正在收割芋苗。
8月19日,记者走进太平组黄秀国的两层小楼,主人掰着指头算账:“3000株金花茶年收10万元左右,50亩八角稳赚不赔!村里夜不闭户10年了,货堆在路边都没人拿。”
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大勉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种植金花茶、八角、肉桂约3万亩,去年收入超过300万元。
前些年,随着芋苗在防城港走俏,村委会开始发动村民种植。目前,全村种植芋苗300多亩,每亩地可收入1万多元。
据介绍,2024年,大勉村引导22户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为17户符合条件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发放小额信贷,有效缓解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1.75万元。新增安装180盏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主要干道、活动广场及关键区域,有效解决了夜间出行安全问题,点亮了村民的夜间生活。
产业兴旺照亮百姓生活,多民族共绘同心圆。大勉村有汉、瑶、壮、侗、京5个民族17姓,586户2673人,17对汉瑶联姻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星级文明户、好媳妇评选活动,让崇德向善之风浸润人心。
青山埋忠骨,法治润红土。大勉村的红色记忆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在法治的保障下,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书写着新时代的荣光。
作者:卢林锋 蓝灿 邹优健 曾庆志
来源:南天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