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如果你能发现自己又无意识地习惯性地刷手机,就很不容易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观看,早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一个全球性问题。
撰文 | Cloud
审校|乌其多
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刷短视频、看小红书?
是不是经常不经意地就拿起手机,然后看得入迷忘记时间?
事实上,如果你能发现自己又无意识地习惯性地刷手机,就很不容易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观看,早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一个全球性问题。
而且,不是只有我们人类会沉迷于电子屏幕,猴子也会。
图源: MARSEL VAN OOSTEN
今年4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没有得到任何食物奖励的情况下,小猴子不仅学会了点击ipad上的视频进行观看,而且有些猴子刷短视频也上瘾了—— 哪怕点击屏幕后什么都没有,它们依然会去触摸屏幕。
对这些猴子们而言,吸引它们的似乎不是iPad屏幕上播放着什么样的内容,而是使用电子设备的这个行为,以及屏幕上内容的不断变化。
细想一下,我们人类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
漫无目的地刷手机,图源:giphy
参与研究的猴子是普通狨猴(英语:common marmoset,学名:Callithrix jacchus)。它们是一种生活在巴西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型很小,身长为10~20厘米,与成年大鼠差不多大。它们的尾巴相对较长,尾巴上有条纹,最显著的特征是头上两边有白色的耳簇。
虽然狨猴通常生活在小群体中,但它们可以被单独饲养,在实验室中发生异常行为结果的风险比猕猴低得多。和别的猴子相比,普通狨猴也相对温顺,需要的空间更少,更容易照顾和饲养。又因为狨猴的身体结构与人类接近,因此它们经常被用于人类衰老和疾病的研究。
普通狨猴,图源: Leszek Leszczynski
在本次研究中,普通狨猴在学习行为过程中没有任何食物奖励,因此研究重点关注的是——视听感官刺激对狨猴行为的影响。研究者表示,观察其他灵长类动物如何沉迷于电子屏幕,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自身沉浸屏幕的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每只绒猴的笼子里都放了一部iPad,上面安装了实验专用的短视频软件,会同时显示9个不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无声视频。当绒猴触摸其中任意一个视频时,其他视频会消失,被点中的视频会放大,视频会发出灵长类动物的叫声,持续5秒。
实验中的iPad为24.6厘米,对比起来你就知道普通狨猴有多小了。图源:参考资料[1]
在为期2个月的训练中,狨猴每天刷10分钟短视频,每周2~3次。经过训练,10只狨猴中有8只养成了触摸屏幕看视频的行为。
iPad屏幕上的小视频里面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点击后会放大视频并播放声音,图源:参考资料[1]
训练结束后,研究者又进行了另一个实验,让狨猴继续点击iPad屏幕,但这次小视频被点击后不会放大,相反屏幕是黑屏,并且不会播放声音,以此来观察狨猴触摸屏幕的行为是否会减少。
结果显示,即使取消了之前的画面和视觉刺激,部分狨猴触摸屏幕仍会继续点击屏幕。从这个意义上说,感官刺激的变化本身可能是这几只狨猴沉迷ipad的强化因素。研究者认为实验二里的触摸屏幕行为可能是通过从视频显示变为黑屏的变化来维持的。
简单说来,互动本身和屏幕上的变化足以让狨猴们继续点击。
iPad屏幕上的9个小视频,在第二个实验中,点击小视频会产生黑屏,图源:参考资料[1]
而这个现象如果放在人类身上,则意味着我们长时间刷手机的重点并不在于我们所看的内容,而是我们刷手机这个行为本身,以及电子屏幕上发生的变化,哪怕这些变化并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想想看,我们平时是不是会被各种各样的通知、推荐之类的屏幕变化方式所吸引,即便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有用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参加该实验的狨猴都是雄性,因为研究所的雌性狨猴都被用于繁殖研究。也有网友认为猴子被关在笼子里做实验可能会感到孤独,所以学会刷短视频就不奇怪了。研究者也表示该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性,希望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解决和消除。
不过,该研究仍有参考意义,如果我们想要戒掉刷手机的习惯,就应该认识到——要想摆脱长时间的刷屏幕行为,我们需要知道屏幕活动本身就具有强化作用。
过去也有心理学家表示,在手机前,我们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 ,狗听到铃声就反射性地流口水,而我们的手机一响,或者信息一收到,就立刻拿起手机 。
而抖音、小红书之类的软件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推荐内容,也持续提供着不断变化的感官刺激。
虽然花了很多时间看手机并没有得到什么,但不断变化的屏幕让人着迷,图源:giphy
现如今,很多日常活动确实离不开手机操作,但使用手机过度也会造成 眼睛疲劳、睡眠障碍、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削弱现实中建立社交联系的能力等 问题。
必要时删除一些让人沉迷的软件、把手机“锁”起来一段时间、去锻炼身体去亲近大自然,或者向家人和朋友寻求帮助等等方式,都有助于减少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防止沉迷于手机的好办法!
参考资料:
[1] Ando, K. (2025). Tablet Screen-Touch Behavior with Audiovisual Stimulus Consequences in the Common Marmoset (Callithrix Jacch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38(1). https://doi.org/10.46867/ijcp.21145
[2] Monkey See, Monkey Scroll. (2025). Retrieved August 18, 2025, from Psychology Today website: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au/blog/comparatively-speaking/202508/monkey-see-monkey-scroll
[3] Lindwall C. 8 Simple Ways to Reduce Your Cell Phone Screen Time. Consumer Reports. Published January 10, 2024. Accessed August 28, 2025. https://www.consumerreports.org/electronics-computers/cell-phones/simple-ways-to-reduce-your-cell-phone-screen-time-a1120466770/
将“把科学带回家”
不错过每条有趣科学推文!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来源:万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