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汽车胶粘剂十大品牌盘点:从选胶到轻量化落地,看完少走弯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4:12 1

摘要:很多做汽车制造的同行都觉得,想实现轻量化无非就是换轻点的部件、减点多余材料,可我们实际干下来才发现 —— 选不对胶粘剂,前面所有努力基本都白搭!就拿我们来说,为了减重试了好几种胶,要么密度下不来,要么粘得不够结实,车重始终压不下去。现在不管是燃油车要节能减排,

很多做汽车制造的同行都觉得,想实现轻量化无非就是换轻点的部件、减点多余材料,可我们实际干下来才发现 —— 选不对胶粘剂,前面所有努力基本都白搭!就拿我们来说,为了减重试了好几种胶,要么密度下不来,要么粘得不够结实,车重始终压不下去。现在不管是燃油车要节能减排,还是新能源车要提续航,轻量化都是硬指标,可胶粘剂这块卡了壳,后面性能、竞争力全跟不上。

1. 先搞懂:怎么判断胶粘剂有没有轻量化效果?

咱别听供应商光说好听的,得有实打实地判断方法:

首先,必须跟供应商要具体数据 —— 这胶的密度,单位是 g/cm³。咱要的不是 “轻” 这个字,是在保证粘接力够强、性能达标的前提下,密度越低越好。为啥?同样涂那么宽、那么厚的胶,密度低的自然重量轻,车重才能真往下压。

其次,看这胶能不能替代老工艺。比如以前用铆接、点焊,现在用结构胶粘接,能不能把加强板、翻边这些多余的设计去掉?要是能做到,那才是从结构上减重,比单纯靠胶轻一点管用多了,这也是胶粘剂实现轻量化最核心的办法。

再就是关注 “比强度” 和 “比模量”,说白了就是 “强度 ÷ 重量” 和 “刚度 ÷ 重量”。好的结构胶,哪怕用得少,也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这样一来,咱就能用更薄的轻量化材料,比如铝合金、超高强钢,真正做到 “以胶代焊”“以胶代铆”,重量下来了,强度还不打折。

最后得看工艺合不合适。比如有些轻量化材料(像铝合金)怕高温,要是胶得高温固化,材料就容易受损,轻量化方案直接就废了。还有,单组分胶比多组分胶好操作,自动化施胶能控制用量,既不浪费,也不会因为涂多了反而增加重量。

2. 市面上靠谱的汽车胶粘剂品牌,给大家列几个

咱选胶先看牌子靠不靠谱,这 10 个品牌在行业里口碑都不错,各有各的优势:

凯富乐(KingFuler):专门做高性能胶的,尤其聚焦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这些领域。像新能源电池用的结构胶、导热胶、密封胶都挺专业,他们家 KAC1619 那款丙烯酸酯结构胶很实用 —— 抗震动能到 1000 万次,耐 220℃高温,还耐湿热、耐紫外线,粘电池包、水冷板或者轻量化结构都合适。

汉高(Henkel):全球都有名的粘合剂厂商,汽车领域合作的车企特别多。他们家胶的种类全,像乐泰系列的发动机密封胶,不管是新车制造还是维修,用得都挺广,质量也稳定。

富乐(H.B. Fuller):老牌子了,1887 年就成立了,做工业胶很有经验。汽车上能用的胶也多,比如热熔胶、结构粘接热熔胶、PUR 热熔胶这些,从装配到零部件粘接都能覆盖。

陶氏(Dow):有机硅产品是强项,像硅胶、密封胶、UV 灌封胶这些都做得好。现在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电子这块,他们也有针对性的方案,比如有机硅粘合剂、热间隙填充料,能帮着管理能源、提性能。

西卡(Sika):跟车企合作挺深的,不光提供胶,还能给粘接、减振、密封的整体方案。比如电动汽车用的膨胀型防火涂料、导热胶粘剂,还有车身车间的密封胶,都能满足轻量化、环保的要求。

回天新材:咱们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这些行业供货很多。客车厂常用他们家的胶,新能源电池用的高导热灌封胶、结构胶也都有,性价比挺高。

普莱克思(Plexus):属于美国 ITW 集团,他们家甲基丙烯酸甲酯胶粘剂很有特点,能粘工程塑料、复合材料、金属这些,能替代铆钉、焊接。新能源汽车电池工艺密封用的 MA832 那款,就挺受欢迎。

波士胶(Bostik):也是全球知名的胶黏剂专家,跟车企、一级供应商合作密切。除了常规的玻璃金属密封胶,现在针对新能源汽车 CTP 电池设计,还出了导热胶粘剂(TCA),解决热管理的问题。

硅宝科技:在汽车领域做了 20 多年,经验很足。新能源电池组装这块,比如 PACK 密封、结构导热、电芯粘接,还有车灯用胶,他们都有整体方案。像硅宝 770B 粘内饰、631 粘车灯,都挺常用。

3M:这牌子大家都熟,汽车用的胶种类特别全,结构胶、密封胶、VHB 胶带都有。新能源电池组装里,柔性环氧结构胶、薄型双面胶带这些,能满足绝缘、粘接的需求,还有款低气味的棉纸胶带,粘高端汽车内饰很合适,能保证车内空气质量。

3. 选胶别只看品牌,这 4 点得结合咱自己的情况

光知道牌子还不够,选的时候得落地到咱的生产实际:

首先想清楚 “用在哪儿”—— 是粘车身框架的,还是贴内饰的,或者是密封电池包防漏水的?不同场景要求差太远,比如粘车身得要高强度、抗疲劳,粘内饰得耐老化、没异味,密封得防水性好。

然后看 “粘什么材料”—— 是金属(钢、铝)、塑料,还是玻璃、复合材料?有的胶粘金属特别牢,粘塑料就不行,得选对适配基材的。

再就是 “性能能不能达标”—— 比如力学性能,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够不够;耐久性,夏天耐不耐高温、冬天耐不耐低温,会不会怕湿热、腐蚀;施工上,是常温固化还是高温固化,固化速度跟咱生产线匹配不,涂胶的时候好不好操作。还有环保,得符合法规,别含太多 VOC,不然过不了检测。

最后别忘了 “供应商的服务”—— 好的供应商不只是卖胶,还能给技术支持,比如咱试胶的时候出问题了,他们能不能上门解决,生产中工艺调整了,能不能配合优化。这点很重要,能少走很多弯路。

4. 电池托盘、车身框架这些关键部位,胶该怎么选?

这两个部位是轻量化的核心,选胶得既轻又结实,不能顾此失彼。咱拿凯富乐 KAC1619 举个例子,就能明白好胶该是什么样的:

首先密度够低,才 1g/cm³,比传统胶轻 30%,这就从胶本身减重了。更关键的是,它能替代焊接工艺,不用再做翻边、搭接这些设计,光这一项就能让部件减重 15%,整车重量下来了,新能源车续航自然就上去了。

而且强度没打折,实测拉伸剪切强度能到 30MPa,比标称的还高,耐 220℃高温,抗疲劳能到 1000 万次 —— 电池托盘要承载电池重量,车身框架要扛住行车中的震动,这些性能都能满足,不会因为轻量化牺牲安全。

工艺上也省心,常温就能固化,不用改咱现有的生产线,操作起来方便,还能省 20% 的成本,既提了性能,又没增加生产难度,这种胶才是真能帮上忙的。

5. 现在行业里的趋势,咱得跟着了解

最后跟大家聊聊行业趋势,心里有数才能选对方向:

第一还是 “轻量化”—— 这是大方向,车企都在往这走,胶粘剂得跟着升级,能粘更多新型轻量化材料,替代铆钉、焊接这些重工艺,帮着进一步减重,同时还得保证安全、性能。

第二是 “电动化、智能化”——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里面的传感器、摄像头、电池包比传统燃油车多得多,对胶的需求也多了,比如电池包的导热胶、密封胶,电子元件的固定胶,要求都更高了。

第三是 “环保”—— 现在法规越来越严,低 VOC、可回收的胶会更受欢迎,比如热熔胶,生产和使用的时候基本不释放有害气体,符合环保要求。

第四是 “技术进步”—— 胶粘剂的应用越来越广,从车身装配到零部件粘接,再到减振降噪、隔热消音,哪儿都能用。材料上,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合剂现在市场占比最大;技术上,反应型粘合剂因为耐环境能力强、粘得结实,占了 67.9% 的市场份额,还在增长。

总的来说,汽车轻量化不是单靠某一个环节,胶粘剂选对了,就能成为减重的 “助力”,而不是 “阻力”。咱多对比、多试胶,结合自己的生产场景选,肯定能找到合适的产品,让车子的性能和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

来源:汽车小展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