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界|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9 07:40 1

摘要: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素材。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革命文物资源大省的河北,应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其蕴含的革命故事与精神价值,推动革命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素材。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革命文物资源大省的河北,应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挖掘其蕴含的革命故事与精神价值,推动革命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

唯有妥善保护,才能有效利用。要全面摸清河北省革命文物资源状况,压实保护责任,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整治协同、单点保护与集群保护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系统推进各级各类革命文物科学保护。

构建协同机制。加强政府部门、文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方合作联动,发挥各方优势,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合作机制,形成保护、研究深度融合的强大合力。同时要持续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加强整体规划、集中连片保护和统筹展示,探索片区跨省联动、合作协同的革命文物保护新模式。

强化数智赋能。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对革命文物进行高精度、立体化记录与抢救性保护,构建权威、完备的革命文物数字资源库,为文物的研究、展示提供有力支撑。搭建集存储、检索、更新、交流、环境监控、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文物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成果转化、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

创新叙事体系,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深入挖掘人类共同价值。革命文物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其蕴含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人类共同价值,是跨文化传播中最能引发情感共鸣的精神内核。要聚焦人类永恒主题,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和蕴含的时代价值,以国际视野和国际语言讲好革命故事,让更多的人通过一个个文物故事穿越历史烟云,深刻体悟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进而读懂河北、理解中国。

宏大主题微观叙事。在传播日益个性化、碎片化、分众化的时代背景下,要善于用微观叙事这种具象鲜活、贴近个体的表达方式,引导受众沉浸具体历史情景和细腻的故事情节中,实现深层次的价值共鸣与精神传递。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用受众容易接受的叙事语态和生活化表达,有效传递革命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把握受众需求,拓展对外传播渠道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认知框架与文化语境。要深入了解各国受众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文化信仰、需求和偏好,研究语言表达习惯,运用多元化叙事手段和多模态翻译,推进革命故事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实现精准送达。

推进多渠道融合传播。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国际化传播模式。线上通过出海成功的短视频平台,以双语或多语形式,推动革命文物的故事化解读与超媒体呈现。线下要大力推进革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和特色优秀文创产品,吸引国内外更多游客。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交与移动媒体用户基数大、传播速度快、算法推荐精准、互动性和个性化强等优势,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融合模式,增强革命文化传播效能。

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传播新格局

发挥好革命文物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人才是关键。要将革命文物作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厚植青年的红色底蕴与家国情怀。同时要通过定向培养、专项培训、学术交流与实践基地建设,健全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兼具学识、技术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构建多元主体传播格局。积极拓展传播主体范围,加强多元主体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与协同创作,构建以我为主、多主体共同参与、立体发声的国际传播新格局。鼓励自媒体从业者与广大网民积极参与革命故事的传播,使其更贴近大众生活、更易引发广泛情感共鸣。积极吸引国际友人对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底蕴、精神内涵进行解读与传播,最终形成内外联动、效能叠加的跨文化传播强大合力。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