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武威 | 武威天祝:科学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2 19:45 1

摘要:武威市天祝县坚持把理论宣讲作为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开展深层次、广覆盖、多形式的理论宣讲,用接地气、冒热气的方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受到党员干部群众普遍欢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群众心里走。

武威市天祝县坚持把理论宣讲作为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开展深层次、广覆盖、多形式的理论宣讲,用接地气、冒热气的方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受到党员干部群众普遍欢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群众心里走。

理论宣讲志愿者到牧区宣讲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组建宣讲队伍,团队从有到强。整合全县理论学习、理论宣讲、理论培训三大类资源,打造党的理论宣讲阵地,统筹整合资源,建强理论宣讲队伍。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县委宣讲团集中宣讲、各级各方面联动宣讲等形式,广泛吸纳思政课教师、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等力量加入宣讲队伍,推动全会精神宣讲工作有序高效推进。乡镇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作用,采取“草原课堂”“炕头会”“流动马背讲堂”等形式,用接地气、冒热气的群众话语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推动宣讲主体向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延伸。

丰富宣讲载体,阵地从有到宽。乡镇、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作用,采取“三化”宣讲形式,用接地气、冒热气的群众话语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推动宣讲主体向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延伸。深入挖掘各领域典型故事,作为理论宣讲的生动教材,注重用全县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激发群众共鸣,这不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更激发群众的情感共鸣。积极组织广大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厂房、农户院落、草原牧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政策宣讲活动,不断掀起学习热潮。全年开展各类主题宣讲1100场次,受众6.5万多人。

拓展宣讲平台,方式从有到新。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传统宣讲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多措并举,构建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线上线下共同发声的大宣讲格局,发挥新媒体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增强宣讲传播的影响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让老百姓能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到真理的伟力和榜样的力量。加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运用,在“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刊播“辛理瑄”署名文章5篇,理论宣讲微视频2部,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理论稿件11篇,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氛围日益浓厚。

天祝县大红沟镇举办“红色私塾·如意家园”展览馆

完善宣讲体系,机制从有到优。建立健全理论宣讲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根据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印发宣讲工作方案,及时组建宣讲队伍、制定宣讲计划、编写宣讲提纲、组织集体备课、培训宣讲骨干,扎实推进对象化、互动化、分众化专题宣讲。围绕主题,策划“理论+”等特色宣讲活动,推出“声动天祝”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叫得响、推得开的宣讲品牌,打造“红色私塾”和乌鞘岭党性教育基地,吸引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亲身实践体验,切实增强理论宣传宣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来源:武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