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的复习教案:八上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附单元练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2 18:59 2

摘要:道德修养:通过故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内涵与价值,培养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感受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义,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关爱与奉献,提升自身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通过故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内涵与价值,培养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感受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义,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关爱与奉献,提升自身道德品质。

责任意识:借助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表现,让学生明确每个角色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强化学生对社会角色与责任关系的认知,激发学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增强其社会担当。

健全人格:在故事讨论与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责任冲突时理性分析、正确抉择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承担责任中磨砺意志,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中塑造积极乐观、富有爱心与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觉承担责任的意义与要求;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义与做法。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责任冲突,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让学生深刻领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社区的新变化

在一个名为阳光社区的地方,新搬来的居民小明发现社区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同时,社区里有一位热心的志愿者李大爷,他经常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努力改善社区环境。这一背景引出故事,也让学生思考在社区生活中人们的责任、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的意义。

二、故事展开

(一)责任与角色

1.小明的烦恼:小明的父母工作忙碌,经常早出晚归。一天,小明发现家里的水龙头坏了,水不断地流。他想起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维护家庭设施,于是尝试修理水龙头,但没有成功。后来他联系了物业,在物业的帮助下修好了水龙头。

2.李大爷的忙碌:李大爷不仅是社区活动的组织者,还是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员。他每天都会在社区里巡逻,提醒居民正确分类垃圾。有一次,一位居民不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对李大爷的提醒很不耐烦。但李大爷没有生气,耐心地向他解释垃圾分类对环境和社区的好处,最终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二)关爱他人

1.小明的转变:看到李大爷为社区付出这么多,小明深受感动。他开始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帮助李大爷分发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便主动帮老奶奶把垃圾送到指定地点。老奶奶对小明的帮助非常感激,小明也体会到了关爱他人带来的快乐。

2.社区的温暖:在李大爷和小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大家互相帮助,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有一位居民生病了,邻居们纷纷帮忙照顾他的家人,为他提供生活上的便利。这种关爱他人的氛围让社区充满了温暖。

(三)服务社会

1.社区的新面貌:为了改善社区环境,李大爷组织了一次大型的社区清洁活动。小明和其他居民积极响应,他们一起打扫街道、清理花园、粉刷墙壁。经过大家的努力,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次活动不仅让社区变得更加美丽,还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小明的成长: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小明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社区里的孩子们辅导功课。他觉得自己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三、故事总结

1.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总结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关爱他人的意义和做法、服务社会的价值等知识点。

2.思考与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3.总结与升华:强调勇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4年4月3日,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方家村,一辆载有4人的小车通过漫水路段时不慎被洪水冲入河中。由于水流湍急,正在河边巡查的副镇长朱如新在施救过程中被洪水冲走,献出了宝贵生命。朱如新副镇长的行为体现了

A.勇于质疑,挑战权威 B.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C.追求名利,获得回报 D.关爱自己,珍惜生命

答案:B

解析:朱如新副镇长在面对危险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救助他人,最终牺牲自己,这是典型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行为,体现了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非是为了追求名利,也不是勇于质疑挑战权威以及关爱自己,所以B选项正确,A、C、D错误。

2.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吉林省郑好同学热心公益,经常组织学校义卖活动,将筹集的善款和自己比赛获得的奖金全部捐赠给甘孜地区的藏族小学,并创建了“一加一”伙伴助学项目,帮助34名藏族儿童完成学业。郑好同学的事迹告诉我们

A.承担法定责任,定能收获回报

B.服务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C.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拥有爱心

D.积极帮助他人,追求社会赞誉

答案:BC

解析:郑好同学的公益行为并非法定责任,A错误;他通过热心公益,为藏族儿童提供帮助,这体现了他在服务奉献社会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表明关爱他人并不在于事情大小,关键是要有爱心,B、C正确;他的行为是出于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并非追求社会赞誉,D错误。

3.2024年是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20年来,西部计划发挥共青团的优势,有效推动50余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以西部地区为主的基层开展志愿服务,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学生参与西部志愿服务

A.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回报

B.是不务正业,浪费学习时间

C.能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D.是为了逃避城市的竞争压力

答案:C

解析:大学生参与西部志愿服务,主要是为了奉献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各种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并非为了获取物质回报,也不是不务正业和逃避竞争压力,C正确,A、B、D错误。

4.2024年3月1日,《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达2.32亿,组建了135万支志愿服务队伍,实施了文明实践、阳光助残、环境保护、为老服务等多种志愿服务项目1127万个。这表明

A.只有参与志愿服务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B.志愿服务对社会发展没有实际意义

C.我国公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

D.志愿服务只是年轻人的事情

答案:C

解析: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并非只有参与志愿服务,A错误;志愿服务对促进社会和谐、传递正能量等具有重要意义,B错误;从报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众多公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体现了公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C正确;志愿服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并非只是年轻人的事,D错误。

5.2024年8月18日,来自南昌各县区的392名“洪城红”志愿者和来自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的318名“小白鹤”志愿者们即将踏上服务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的征程,共同为活动的成功举办贡献青春力量。志愿者们的行为

A.是为了获得荣誉和奖励

B.是不切实际的行为

C.体现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品质

D.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答案:C

解析: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的服务工作,为活动成功举办助力,这体现了他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高尚品质,并非为了获得荣誉奖励,他们的行为是有意义且切实可行的,在服务社会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C正确,A、B、D错误。

6.2024年8月22日,从河南漯河前来的张真同克州边境管理支队布仑口边境民警丈夫、巡边民警们踏上巡边路,历时三小时,她亲身体验到了戍边民警的不易和艰辛,在看到五星红旗飘扬的那一刻,她眼含热泪,为为民戍边的丈夫感到骄傲!警嫂千里奔赴,与戍边丈夫共走帕米尔巡边路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的价值有

A.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B.只有到艰苦的地方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C.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

D.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集体利益

答案:C

解析:警嫂的行为体现了她对丈夫戍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展现出戍边民警及其家属为了国家和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默默奉献的精神,并非强调关爱他人与关爱自己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并非只有在艰苦地方,且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C正确,A、B、D错误。

7.2024年汤姆斯杯和尤伯杯两项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赛事于4月27日在成都开赛。1.5万名青年志愿者在赛事期间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受到运动员、教练员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启示我们

A.帮助他人必须讲究策略

B.相互关爱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C.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D.只有参加大型活动才能服务社会

答案:C

解析:青年志愿者在赛事中弘扬志愿精神并获得好评,这启示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服务社会来展现自身价值,材料未重点体现帮助他人讲究策略以及相互关爱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且服务社会的途径众多,并非只有参加大型活动,C正确,A、B、D错误。

8.广大政府工作人员、民兵、公安民警、快递员、环卫工人、志愿者和普通人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中去。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受灾群众需要被褥与食物,充满爱心的社会公众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棉被、棉衣、牛肉面等物资源源不断送往灾区。他们的行为

A.积极服务社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B.用行动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C.为百姓做了贡献,一定能实现个人理想

D.与人为善,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答案:ABD

解析:这些人积极参与抗震救灾,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体现了他们积极服务社会,会得到人们尊重和认可,他们的行动给受灾群众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同时也体现了与人为善,促进社会文明进步,A、B、D正确;为百姓做贡献与实现个人理想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C错误。

9.2024年10月4日上午,吉林市公安局昌邑分局以“和同学们拉起‘大小手’、和同学们搭建‘连心桥’”为主题,在昌邑区万达广场举办了关爱帮教未成年人“心桥”计划警营开放日活动。活动特邀北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现场对同学们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解困,助力父母共同为未成年人打造快乐童年、茁壮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从社会角度看,开展这样的活动体现了

A.关爱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B.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C.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D.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答案:B

解析:从社会角度,该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关爱帮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A选项是从对他人关系角度,C、D选项是关爱他人的做法,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10.磐石市出租车驾驶员黄雪,积极践行雷锋精神,免费接送高考(中考)考生和家长,她曾多次将乘客遗失物品归还失主,价值累计十余万元。仅2023年,她收到锦旗和表扬信就多达30余面(封)。此外,她还积极参加社区的志愿活动,清理小区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树立了城市出租车行业文明向上的良好形象,被评为2024年“吉林好人”。黄雪的事迹告诉我们

A.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

B.要自觉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C.只有做好事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承担责任就是为了获得荣誉

答案:B

解析:黄雪积极做好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承担责任不一定会获得回报,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多样,并非只有做好事,且承担责任不应是为了荣誉,B正确,A、C、D错误。

二、简答题

1.自觉承担责任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

对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对社会: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与希望;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2.我们应该如何自觉承担责任?

答案:

①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计代价和回报。

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3.关爱他人需要讲究哪些策略?

答案:

①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比如在帮助贫困同学时,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让其感到难堪。

②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例如在救助陌生人时,先确保自身安全,再实施救助。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杭州亚运会期间,共有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为远道而来的人们提供着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他们是赛会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默默奉献的同时积极传递正能量。

(1)“小青荷”志愿者们弘扬了怎样的志愿精神?

答案: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2)从责任的角度,谈谈“小青荷”志愿者们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小青荷”志愿者们积极承担起为赛会服务的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

•一旦作出选择,就应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小青荷”志愿者们选择参与亚运会志愿服务,就全身心投入。

•虽然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应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志愿者们或许在服务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依然坚守岗位,认真负责。

•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小青荷”志愿者们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赛会提供高质量服务,我们也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承担责任。

(3)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请列举两例。

答案:例如参与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参加学校组织的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节目等。

四、实践探究题

学校准备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请你参与策划。

(1)请你设计一个志愿者活动主题,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

答案:

•主题:“点亮社区,温暖你我”关爱社区孤寡老人志愿活动。

•活动目的:①通过此次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送去关爱和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②培养同学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③提高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和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流程。

答案:

•活动内容:

①组织志愿者们分组前往孤寡老人家中,为老人打扫房间。

②陪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需求,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③为老人表演一些简单的节目,如唱歌、朗诵诗歌等,给老人带来欢乐。

④为老人检查家中的电器、燃气等设备是否安全,如有问题及时联系专业人员维修。

•活动流程:

①活动前:联系社区工作人员,获取孤寡老人的名单和住址信息。组织志愿者培训,讲解与老人沟通的技巧、注意事项以及活动流程。准备活动所需物品,如清洁工具、表演道具等。

②活动中:按照分组安排,志愿者们前往老人家中开展服务活动,每组安排负责人协调工作。在服务过程中,注意观察老人的情绪和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活动结束后,与老人告别,并询问老人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③活动后:组织志愿者交流活动感受,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对活动进行总结,整理活动照片和资料,制作活动报告。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和鼓励。

(3)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答案:

•可能遇到的困难:

①部分老人性格内向,不愿意与志愿者交流。

②志愿者在打扫过程中可能损坏老人家中物品。

③活动当天可能有志愿者临时有事无法参加。

•解决方法:

对于老人性格内向的问题,提前培训志愿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从老人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询问老人的爱好、以前的工作等,慢慢打开老人的心扉;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如鲜花、水果等,拉近与老人的距离。

如果志愿者损坏老人家中物品,第一时间诚恳向老人道歉,评估物品价值,能修复的及时修复,无法修复的按照物品价值进行赔偿,并向老人说明情况,取得老人谅解;同时在活动前加强对志愿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家的小心谨慎意识。

针对志愿者临时有事无法参加,提前安排候补志愿者,确保活动人员充足;建立活动群,提前确认志愿者参加情况,若有人临时退出,及时在群里通知候补志愿者补上;对于经常临时有事的志愿者,活动后进行沟通交流,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

来源:至简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