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8日讯威海市立医院脑机智能医疗应用联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通过多学科协作与产学研融合,在神经调控手术临床突破、智能康复系统研发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概念”加速走向“临床实用”,为神经疾病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8日讯威海市立医院脑机智能医疗应用联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通过多学科协作与产学研融合,在神经调控手术临床突破、智能康复系统研发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概念”加速走向“临床实用”,为神经疾病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
在威海市立医院脑机智能医疗应用联合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最新的脑机接口康复设备进行调试。这个成立仅6个多月的实验室,在不久前,该团队完成了胶东地区首例“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脑梗后上肢功能障碍和烟威地区首例“脑深部电刺激促醒治疗”,实现了脑机接口医疗技术在临床转化领域的重要突破。
“脑机接口是在生物脑与智能机器之间建立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它可以替代、修复、增强或改善脑功能,以实现大脑与智能机器的双向交互及功能融合。”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马芳州告诉记者。
脑机接口医疗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实验室整合多学科力量,打破壁垒的创新实践。随着交叉创新需求升级,临港院区打造的实验室公共平台,成为技术转化的“助推器”,构建起了“临床需求—科研攻关—临床验证”的闭环体系,破解了传统康复治疗被动训练、见效缓慢的难题。
“平台聚焦开放共享和协同转化,提供基础实验所需的精密仪器、跨学科合作的资源对接,再到数据处理以及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支持,不仅为科研人员、临床医生等提供场地,更助力创新思路高效转化。”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实验室公共平台负责人李伟说道。
在实验室公共平台的支持下,实验室联合高校、企业启动“智能化脑机接口康复运动系统的研发”项目,总投资117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通过2025年度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先投后股”类项目评审。医院同时依托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搭建科研平台,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加速产学研协同转化。
“我们采用‘研学研用’的完整转化链条,高校负责基础理论研究,如脑机接口的算法模型和神经机制探索;企业负责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集成;我们则主导产品性能验证与迭代优化,通过临床测试确保系统安全有效。这种协作模式整合了学术、产业和医疗资源,保障项目高效推进。”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金彪告诉记者。
近年来,威海市立医院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为目标,聚焦“智能化神经康复理论探索”“关键技术研发”“产业转化与临床推广应用”三大核心方向,成功申报“智能化脑机康复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脑机智能从“实验室成果”变为服务患者的“床旁工具”。目前,威海市立医院研发团队已获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在内的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累计已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
“我们搭建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直接支撑医院‘打造研究型医院’的目标。未来,将以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基础,持续深化脑机康复领域研究,进一步拓展至精神疾病等新领域,推动标准化制定与成果转化,让脑机智能技术真正成为普惠医疗的现实工具。”威海市立医院副院长王明义说道。
闪电新闻记者 曲萌媛 郑晨 张钰颖 孙铭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