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这个功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2 14:47 2

摘要:预警,顾名思义,是指在灾害发生之前发布的警示信息,一般有较长时间的提前量,能够为受警者提供足 够时间为即将到来的灾害做出适当的准备,即灾情还没有发生,但需要关注。

气候变化背景下

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

日渐多发、频发、重发

实践表明

灾害发生之前及早预警

是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

气象灾害预警

犹如应急响应的“发令枪”

很多朋友会问,

我们如何才能第一时间接收到呢?

不仅是地震预警功能,

其他的气象预警也同样重要!

2025

世界

气象日

2025年3月23日

我们将迎来第65个世界气象日

今年的气象日主题为:

“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

预警是什么?

预警,顾名思义,是指在灾害发生之前发布的警示信息,一般有较长时间的提前量,能够为受警者提供足 够时间为即将到来的灾害做出适当的准备,即灾情还没有发生,但需要关注。

目前,我国主要有14种气象灾害预警,如常见的暴雨、沙尘暴、台风、寒潮、高温、强对流等。

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气象灾害预警设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有些预警只有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等级。

江苏因地制宜

多年来,江苏尝试独立探索出适合本区域,符合区域气候特色的相关预警。

按照当前的预警标准,江苏的预警信息每类通常最多设四个等级。

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别用蓝色(一般)、黄色(较重)、橙色(严重)和红色(特别严重)四种颜色标示。

公众如何获取预警信息?

目前,一些常用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如大喇叭、显示屏、手机短信及App、广播、电视、锣、手摇警报器等都能因地制宜发挥作用,将气象预警信息送到公众的手中。

预警从“出炉”到传递至受影响人群,留给人们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随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

公众获取的预警信息更加及时准确。

当灾害来临时,各部门的工作者也会牢牢驻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用各种方式,护佑群众平安。

气象预警从何而来?

为了更早发现可能引发灾害的天气现象,气象工作者通过空、天、地、海四基观测设备,对风(风力 、风 向)、温度(气温 、地温、海温)、气压、湿度、能见度、雨 (雪) 量、雷电、云等诸多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

收集的各类气象观测数据,一边被传输到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平台,一边被“喂”给超级计算机,经过计算,会得到关于某种气象灾害的预报可能值。

预报员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全方位的立体观测数据,分析天气图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各类型天气图表,分析判断气象卫星和雷达探测资料等各种手段获取的资料,来诊断天气演变;将研判得出的预报数值,与预先通过研究设定好的预警级别标准临界值进行比较,合乎条件时立即启动发布相应类型与级别的气象预警信息。

一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就诞生了!

3·23世界气象日

上午9点至9点30

江苏交通广播网特别节目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等专家

带大家破解天气预报背后的秘密!

感受AI助力气象预报的澎湃动力

记者:何梦潆、张君仪

通讯员:江苏省气象台王磊

来源:江苏交通广播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