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髓核摘除术的再手术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17:15 1

摘要:引言:20多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没有需要融合的指征,患者自己执意要选择融合手术,而非髓核摘除术,原因是拒绝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这种情况时,如何处理?

引言:20多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没有需要融合的指征,患者自己执意要选择融合手术,而非髓核摘除术,原因是拒绝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这种情况时,如何处理?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欧美日以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为主,国内以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为主。那么髓核摘除术后再手术率是多少呢?我们从一个“小视角”和一个“大视角”分别看看。

1

1、小视角:一名主刀8年间的患者数据

单一主刀从开始进行髓核摘除术的8年间(2006-2013),共441名患者,完成5年随访的有394名,随访率89.3%。随访期间观察再手术的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

再手术原因从高到低依次是椎间盘突出复发(22例,7.01%)、腰椎滑脱或不稳(9例,2.28%)、感染(5例,1.27%)、硬膜撕裂(4例,1.02%)、硬膜外血肿(3例,0.76%)、脊柱侧弯(2例/26例术前存在脊柱侧弯,7.69%)、椎板切除节段新的椎间盘突出(2例/114例,1.75%)、减压不足(1例,25%)、椎间孔狭窄(1例,0.25%),总体再手术率49/394,12.4%。

文中作者给出了出现这些并发症的主刀时间,即主刀医生的经验对并发症的影响,作者认为:1)手术早期容易出现硬膜外血肿、减压不足、减压过度(导致医源性不稳)。2)髓核摘除术在脊柱侧弯或者说椎体存在侧方滑移时的手术效果不佳,再手术率较高,且在术后早期就会需要再手术。

文中病例:69岁女性,右下肢放射性疼痛。存在脊柱侧弯,髓核摘除术后2月进行了融合手术。

2

2、大视角:systematic review

这篇文章回顾了35篇关于腰椎术后再手术的文章,对比了髓核摘除术和融合手术再手术率的情况,我们重点摘录出来髓核摘除的相关结果。

上表可见大样本(>1万例患者)的数据结果5年再手术率为12%-14%,和文献一结果相似。

当然,融合术后再手术率也不低,约14%。也就是说两种手术方式再手术率相近,但是,差别是巨大的。融合手术二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临近节段退变(ASDs)、感染、内固定失败。而髓核摘除术二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复发、腰椎不稳、感染。

3

三、阅读感受

3.1文献一,主刀医师就职于日本东京医科大学骨科和船桥市骨科医院。能够详细追踪记录自己手术的远期效果,是难能可贵的。通过他的回顾,可见一名外科医生随着手术技术成熟,有些并发症会减少,比如:减压不足、硬膜撕裂、术后血肿;有一些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比如:远期复发。

3.2髓核摘除术5年内因复发而二次手术率约7%,约15名患者中1名,其实不算高。如果去掉高危因素(腰椎不稳、退行性侧弯等),会更低。

3.3其次,髓核摘除术难度较小,并发症较少、严重并发症更少,而融合手术对正常结构破坏较大,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也更高。融合手术是终末手术、最终手段。

3.4再者,髓核摘除术后二次手术,无论是再次行髓核摘除术,还是需要行融合手术,手术操作都简单的多。而融合术后出现的二次手术,无论是ASDs、感染、内固定失败,都是较棘手的问题,手术难度都较前者高的多,满意率低得多。

3.5最后,髓核摘除术费用低,节省医保资金。

3.6讨论到这里,引言中的问题就很明显了。患者选择融合手术是因为他获取的信息存在偏差,也许是通过视频网站、也许是科普文章、也许是亲朋好友、也许是其它途径。但是,他没有充分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潜在优缺点,在不完整的信息影响下做出了不恰当的选择。

愿每个患者

获得足够的信息,

做出合理的选择,

接受恰当的手术,

得到预期的结果。

作者:河南省人民医院 毛克政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

来源:健康魅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