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咨询室的藤椅上,张阿姨攥着开塞露空瓶直叹气:"我这'老便秘'又犯了——三天没解大便,肚子胀得像揣了个西瓜;早上蹲厕所半小时,腿都麻了,使老大劲也拉不出来......"她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8月5日:开塞露1支;8月10日:乳果糖2袋;8月15日:番泻叶煮
咨询室的藤椅上,张阿姨攥着开塞露空瓶直叹气:"我这'老便秘'又犯了——三天没解大便,肚子胀得像揣了个西瓜;早上蹲厕所半小时,腿都麻了,使老大劲也拉不出来......"她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8月5日:开塞露1支;8月10日:乳果糖2袋;8月15日:番泻叶煮水......"张阿姨抹了把眼泪:"大夫说我这是'功能性便秘',可我吃泻药都不管用了,这日子过得太遭罪!"
我接过她的饮食日记——上面记着:"早餐白粥+咸菜,午餐米饭+炒土豆丝,晚餐面条+豆腐;每天喝两杯温水,不爱吃水果;早上起得晚,常憋着不去厕所......"张阿姨挠头:"我退休后不爱动,每天坐沙发上看电视;儿子总说我'吃太素',可我就爱吃软乎的......"
像张阿姨这样"三天不便便就心慌"的中老年人特别多。今天咱们就聚焦"拉不出、拉不尽"这个事儿,聊聊为啥会这样、有啥信号,再教几个在家就能做的通便小招儿,不用总依赖泻药,试试这些日常小改变。
三天不便便?这些日常"小毛病"可能是主因
张阿姨的便秘,和三个"看似舒服"的生活细节脱不了干系:
1. 吃得太"精",肠道"没动力"
她每天吃的都是白粥、面条、豆腐这些"精细粮","粗粮太扎嗓子,水果怕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中老年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应≥25克(相当于500克蔬菜+200克水果+50克全谷物),但张阿姨每天只吃了不到10克。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能吸水膨胀软化大便,还能刺激肠道蠕动;长期缺乏,大便会像"干泥巴",卡在肠道里拉不出来。
2. 喝水太"省",大便"干成块"
张阿姨每天只喝两杯温水(约400ml),"我怕总上厕所,能不喝就不喝......"肠道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让大便保持湿润。如果每天喝水少于1500ml,大便会因缺水变得干硬,像"小石子"一样堵在直肠里,即使肠道蠕动也排不出来。
3. 动得太"懒",肠道"睡大觉"
张阿姨每天除了买菜,几乎不活动,"我怕累,走两步就喘;儿子让我跑步,我说'骨头脆'......"肠道蠕动需要"外力刺激",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肠道肌肉会逐渐松弛,蠕动减慢——正常人肠道每分钟蠕动3-5次,久坐的老人可能降到1次,大便自然"滞留"。
便秘时,身体会"报警"!这些信号要注意
张阿姨的便秘,其实早有提示:
排便"费劲":蹲厕所超过10分钟,使劲也拉不出来(粪便干硬,直肠推动力不足);大便"变细":平时香蕉便,现在像"羊粪蛋"或"小拇指粗"(肠道狭窄或粪便堆积);腹胀"串气":肚子鼓得像西瓜,放屁多但臭(粪便发酵产生气体,肠道不通畅)。这些症状看着是"老了肠胃弱",却可能是肠梗阻、痔疮甚至肠道肿瘤的"预警"。要是放任不管,长期用力排便可能诱发疝气、肛裂,还可能因毒素堆积导致皮肤暗沉、免疫力下降。
3个日常通便小招儿,营养师教你在家做
针对张阿姨的情况,我给她支了三个"接地气"的招儿,连开塞露都收进了抽屉——
1. 吃:"增纤+多喝水",给肠道"灌点水"
我给张阿姨列了张"通便食谱",核心就俩字:"粗"和"湿":
全谷物当主食:把白粥换成燕麦粥(煮软)、米饭里加1/3糙米,"燕麦里的β-葡聚糖是'肠道润滑剂',糙米比白米多3倍纤维";蔬菜煮软吃:每天吃200克熟蔬菜(如西蓝花、菠菜、南瓜),"煮软的蔬菜纤维更易吸收,还能补充水分";水果选"软糯"的:每天吃1小个火龙果(带籽)、1根熟香蕉(别吃生的),"火龙果的红心是天然色素,能刺激肠道;香蕉熟了才通便,生的反而加重便秘";喝水"少量多次":把4杯水改成8杯(每杯150ml),早上起床后喝1杯温水(加少许蜂蜜),"晨起空腹喝水能冲开肠道,蜂蜜选洋槐蜜,润肠道效果好"。2. 动:"揉肚+踮脚",给肠道"推把力"
我教张阿姨做了个"肠道小运动",简单到"坐在沙发上就能做":
顺时针揉肚子:每天早上起床前,平躺在床上,用手掌心顺时针揉肚脐周围(以肚脐为中心,画大圈),揉5分钟,"力度别太猛,感觉肚子发热就行,能帮肠道'活动筋骨'";踮脚排便:上厕所时别直接坐马桶,先踮脚10秒(双脚并拢,脚跟抬起,脚尖着地),重复3次,"踮脚能刺激肛门周围的肌肉,排便更顺畅";散步时"扭屁股":每天晚饭后,扶着老伴儿的手,慢慢走20分钟,边走边轻轻扭屁股(像跳广场舞的"扭胯"动作),"扭屁股能按摩直肠,促进粪便往下走"。3. 习惯:"定时+别憋",给肠道"定闹钟"
我让张阿姨养成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
固定时间蹲厕所:每天早上7点和晚上7点,不管有没有便意,都去马桶上坐5分钟(别玩手机),"肠道有自己的'生物钟',固定时间蹲能形成条件反射";别憋便意:有想大便的感觉时,别想着"等会儿再去",立刻去厕所,"憋便会让粪便在肠道里反复吸收水分,越来越干硬"。把手机闹钟调成"7点蹲厕","以前总憋着,现在一到点就去,居然真有便意了!
其实啊,中老年人的便秘,大多是生活里这些"小毛病"堆出来的。作为营养师,我总说:"通便不是'吃泻药',是'吃粗、喝够、动起来'。"把白粥换成燕麦、晚饭后扭扭屁股、早上固定时间蹲厕所,这些日常里的小改变,就能让肠道"慢慢通"。
要是你也像张阿姨一样,被三天不便便折腾得肚子胀、心发慌,不妨试试这些小招儿——都是这些年做营养咨询总结的经验,不复杂、好操作,"肚子软乎了,排便顺溜了",人也轻爽,不是吗。
来源:健康中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