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医药】博安生物(6955.HK)公司点评:25H1经营稳健,创新管线进入验证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8 21:07 2

摘要:2025年8月27日,博安生物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8.39%;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66.74%;截至报告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60亿元,同比+231.86%。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为上年同期集中确认授

【华安证券医药团队】2025年8月27日发布博安生物(6955.HK)公司点评:《25H1经营稳健,创新管线进入验证期》,欢迎与我们交流。

I 事件:

2025年8月27日,博安生物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8.39%;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66.74%;截至报告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60亿元,同比+231.86%。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为上年同期集中确认授权收入所致。

I 点评:

l 毛利率及费用率合理浮动,整体经营稳健

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1.83%,同比-6.04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67.27%,同比-3.56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率14.89%,同比-8.75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40.62%,同比+3.63个百分点;行政费用率5.89%,同比-0.8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4.96%,同比+1.49个百分点;研发费用总额0.59亿元,同比-31.73%。费用合理控制,地舒单抗新产品上市导致毛利率短期有所降低,研发费用率短期动态减少,销售费用率合理浮动,公司目前现金充裕,支持创新药管线快速推进。

l 四大平台底层赋能,IO+ADC技术持续迭代

博安生物依靠多年大分子平台的分子发现-临床开发-生产质控全链条开发经验,已搭建四大技术平台——全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双特异性TCE技术平台、ADC技术平台、AI应用平台,布局新一代IO+ADC疗法。其中公司的BA-huMab®全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包含30个人抗体κ轻链可变区基因、及110 个人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IgM 及IgG1),可实现快速引发免疫反应,并在免疫后产生高抗体滴度,已在大量抗体项目上获得验证。ADC平台上,公司从差异化毒素及适应症的CLDN18.2 ADC、到差异化靶点的CD228 ADC再到下一代双抗ADC,以及双毒素ADC,持续平台升级。

I 在研管线布局具巧思,逐步进入临床验证期

公司具有深厚的抗体药物开发及生产经验,基于其三大平台——全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平台、双特异性TCE技术平台、ADC技术平台,围绕IO+ADC持续创新管线。其临床期FIC管线稳步推进:

· BA1106:首创非IL-2阻断型CD25单抗(FIC),通过ADCC效应选择性消耗Treg细胞,增加效应T细胞比例,同时不会阻断IL-2信号通路,对Treg细胞进行特异性、适度杀伤,目前正在开展一线联用PD-1用于实体瘤的1b/2期临床试验,正在积极进行患者入组,其单药具有显著肿瘤抑制作用;

· BA1302:首创CD228 ADC抗体(FIC),PDX结果显示CD228 ADC在10余种肿瘤中均显示广谱治疗潜力,目前正在进行1期剂量递增研究,其美国临床试验已获得FDA批准,即将开展。

同时公司在临床前持续储备潜力管线:

· PR201(PD-1/IL-2):针对IO2.0的PR201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激动协同作用的机制,PD-1抗体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并能特异将IL-2导向肿瘤组织,对IL-2进行遮蔽和肿瘤特异性激活设计,降低潜在的系统毒性风险;特异性激活肿瘤中的T细胞,增加对“冷肿瘤”的抗肿瘤效果。有望在26Q2递交中国IND申请;

· PR203(TL1A/IL-23):针对下一代自免靶点的PR203有望在IBD及其他适应症发挥其长效优势,“1+1”分子结构平衡TL1A及IL-23的结合,并阻断Th17和Th1炎症通路,有望实现更长半衰期,实现季度给药,减少给药次数,目前正在临床前准备阶段;BA1304(EGFR/B7H3双抗ADC):基于公司下一代ADC平台进行的全新毒素偶联技术升级,“1+1”结构设计,减少单靶结合效率,降低潜在的毒性风险;双靶协同结合,增强内吞活性,协同阻断信号通路;糖定点偶联,保留抗体ADCC活性,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有望在26Q3陆续在中美申报IND。

I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博安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8.57亿元、9.49亿元、12.8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11%、35%;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0亿元、1.09亿元、1.9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0%、-1%、74%,对应估值分别为89X、89X、51X 。我们看好公司生物制药平台全链条能力,FIC创新管线的大市场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I 风险提示

药品审批进度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BD谈判进度等不及预期的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

重要提示

重要提示:本文内容节选自华安证券研究所已发布博安生物(6955.HK)公司点评:《25H1经营稳健,创新管线进入验证期》(发布时间:2025年8月27日),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报告发布机构: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谭国超(SAC:S0010521120002) 邮箱: tangc@hazq.com

分析师:任婉莹(SAC:S0010525060003) 邮箱: renwanying@hazq.com

华安证券医药团队

谭国超:研究所副所长、医药首席分析师;中山大学本科、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曾任职于强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君集团、诚通证券和华西证券研究所,主导投资多个早期医疗项目以及上市公司PIPE项目,有丰富的医疗产业、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研究经验。受邀产业投资机构、产业峰会、上市公司、主流财经媒体等交流演讲。曾获得Wind金牌分析师、2023中经医药大健康产业深具影响力分析师等。(SAC:S0010521120002)

李婵:分析师,主要负责医疗器械和IVD行业研究。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硕士,具备五年二级市场工作经验。(SAC:S0010523120002)

钱琨:分析师,主要负责医疗器械行业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本硕,曾任职于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某国产结构性心脏病公司。(SAC:S0010524110002)

任婉莹:分析师,负责创新药及制剂。武汉大学药理学本科,香港大学药理硕士,6年心血管药理科研经历,曾任医药行业一级投资经理及产业BD战略经理。(SAC:S0010525060003)

杨馥瑗:分析师,主要负责CXO行业研究。复旦大学保险硕士,医药+经济复合背景,曾任职于国金证券。(SAC:S0010524080001)

熊骥溟:研究助理,主要负责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伦敦大学学院药剂学硕士,1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SAC:S0010123070085)

李雨涵:研究助理,主要负责生物制品、医疗服务研究。湖南大学本硕,生物技术+金融硕士复合背景。(SAC:S0010123070090)

历史相关报告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