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杂记/青涩的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9:52 2

摘要:有时候,我们几个朋友去某个场合应酬,我总是气场最弱的那个。气场是个啥东西,这很难说清。但有一点,就是做派要足。不过,不同的眼光,感受到的气场也是不一样的。

砚边杂记

青涩的真

有时候,我们几个朋友去某个场合应酬,我总是气场最弱的那个。气场是个啥东西,这很难说清。但有一点,就是做派要足。不过,不同的眼光,感受到的气场也是不一样的。

看这个短视频,不像很多短剧,把剧情做的太戏剧化,而是平静地记录了一位女士买鞋的一个过程。

那个世故老道的女售货员感觉像主管,和大多数店员一样,她们会通过顾客的穿戴、言语、气场,判断接下去的服务态度。

女士问:请问这双…

女主管打断:这双断码只有36码,您穿不了

女士又看中另一款,问:这双38半有吗?

女主管逼问:不能确定有没有货,我得查查,您确定要吗?

女士答:我不试怎么确定呢?

女主管调侃道:我要查了半天,您如果又不要,我不是白费力气了吗?

女士平静的追问:你不就干这工作的吗?

女主管接下来喊来实习生小刘来应付。

接下来,是实习生小刘忐忑和女士沟通,同时找来几双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鞋,给女士试穿。接下来这段对白非常精彩,读者自己看看。

主管的老道,足以应付绝大多数顾客。但遇到这样有修养有经验的女士,主管的世故与短视,就暴露无遗。实习生只是个小角色,但她在职场中的那份生涩,反而带出了她的善与真,得到了女士的认可。

但多想几下,又会心情低落。随着实习生的转正,再经过职场的磨砺,仿佛能看见不久的将来,又也看不到了她的青涩与真,换上的则是一副世故而精明的面孔了。

有句话叫“人书俱老”,是对书道的极高评价。但不见的所有艺术家就会顺理成章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艺术上也变得老辣而成熟。只有那些不断在自己专业耕耘,一路感悟走来的老艺术家,才会返璞归真、瓜熟蒂落。

恰恰相反,我们周围看到,更多的是随着地位的增高、财富的增长,他们在职场中的那些钻营、迎合等,肯定要把艺术代入世故圆滑的地步。再也找不回,初创时期,那份青涩的真。

来源:愙斋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