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晚年与周恩来聊天时,曾深情地说:“那人比我厉害十倍,恽代英。” 这位让毛泽东如此钦佩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与贡献?
毛泽东晚年与周恩来聊天时,曾深情地说:“那人比我厉害十倍,恽代英。” 这位让毛泽东如此钦佩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与贡献?
历史记载中,能让毛泽东直言“胜我十倍”的人凤毛麟角。恽代英——这个名字如今虽不为大众熟知,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更是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引路人。
01 少年英才,心系民生
1895年,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宦家庭。其父恽爵三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幕僚,祖父则是清代著名画家恽元复。尽管家境优渥,他却没有沉溺于书斋,而是经常深入市井民间,体验民生疾苦。
四岁就能背诵《论语》,被街坊称为“小夫子”的恽代英,书包里常装着《天演论》,却更爱在茶馆听纤夫讲长江险滩的故事。他曾在笔记本上记录的不是诗词,而是“糙米价涨五分,码头饿死三人”这样沉甸甸的现实。
十五岁进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后,恽代英不仅功课优异,更持续关注社会现实。他曾因对父亲说“孔孟之道救不了饿肚子”,气得当秀才的父亲摔了戒尺。
02 新文化先锋,青年领袖
1917年进入中华大学后,恽代英很快成为《新青年》的常驻撰稿人。他在《新青年》上发表《论信仰》《我之人生观》等文章,犀利批判封建礼教,称其为“吃人的宴席”,连胡适看了都称赞“后生可畏”。
青年毛泽东在长沙读到这些文章后,连夜抄在笔记本上,感叹:“读其文如闻钟鼓”。他甚至专门坐船到武汉,在中华大学门口等了三天,只为一睹恽代英风采。两人在茶馆聊到深夜,毛泽东后来对人说:“代英兄的文章,字字都在点子上”。
03 五四风云,武汉先锋
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武汉,恽代英连夜写下《国耻》传单,油印机转了通宵。第二天一早,他站在中华大学门口,向学生们疾呼:“青岛丢了!国家要亡了!我们不能坐着等死!”
他率领学生队伍前往武昌督军署抗议,有人怕军警抓人退缩时,他将长衫下摆扎进腰带,第一个跨上台阶:“要抓先抓我!” 当天中午烈日当空,有学生中暑晕倒,他背着人往医院跑,回来继续带头喊口号。
有亲戚劝他:“你是书香门第的少爷,跟泥腿子混什么?”他回信只有一句话:“泥腿子饿肚子的时候,少爷的书读得再响也没用。”
04 传播火种,建党先驱
五四运动后,恽代英在武汉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团结进步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二十多个青年挤在小屋里,在油灯下讨论救国道路,从上海运来的进步书刊堆到天花板。
1920年,恽代英受少年中国学会之托前往北京,与李大钊等革命志士会面。同年6月,他受陈独秀、李大钊委托到安徽宣城传播革命思想,后被当地军阀驱逐,辗转抵达南京。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恽代英正式加入党组织,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他不仅在城市活动,还带着社员去农村,白天帮农民割稻子,晚上在晒谷场讲解“为什么地主不用种地”。
05 黄埔精英,政治教育
1923年加入共产党后,恽代英被派往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总教官。他讲课深入浅出,能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编成顺口溜,深受学生欢迎。
当时蒋介石想拉拢他,送去皮大衣和洋房,但恽代英原封不动退回,并直言:“革命者不穿这样的衣服”。这种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高尚品格,使他在黄埔军校中赢得了广泛尊重。
06 革命低潮,坚持斗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破裂。
面对革命低潮,恽代英没有气馁。他先后参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创建工农武装作出了重要贡献。起义失败后,他转入地下工作,在上海街头装扮成失业工人,提着篮子叫卖香烟,而篮子底下却藏着党的文件。
同志们都说他胆子比天大,他却淡然表示:“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这是下棋的道理”。
07 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1930年,恽代英在上海被捕,化名王作霖。敌人未认出他的真实身份,只以“给工人擅自开会”的罪名判处他5年有期徒刑。
在狱中,他依然坚持斗争,教难友认字,用指甲在墙上写标语。有人劝他认罪换取活路,他坚定地回答:“我一个字都不会改”。
敌人把他吊在房梁上打,皮开肉绽也不哼一声。血顺着裤脚滴在地上汇成小水洼,他却反倒冲看守笑:“你们打错地方了,骨头在这儿”。
不幸的是,1931年4月,叛徒顾顺章被捕后投敌,供出了恽代英的真实身份。监狱长亲自提审,拍着桌子诱惑:“只要写悔过书,立马放你出去当大官”。
恽代英接过纸笔,写下的却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墨水溅在纸上,像点点火星。
08 英雄逝去,精神长存
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走向刑场。他整理好破烂的囚衣,将头发拢到耳后,对难友说:“别难过,我们的路会有人接着走”。
在刑场上,刽子手让他跪下,他梗着脖子站得笔直,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声响起时,他还举着拳头,鲜血溅在青砖地上,“像开了一丛红杜鹃”。
恽代英牺牲时,年仅36岁。他从武昌街头观察码头工人的少年,到黄埔军校的教育者,再到南京监狱里教难友认字的“王作霖”,没留下多少家产,只有几箱书和满纸的文章。
09 领袖缅怀,历史铭记
得知恽代英牺牲的消息,毛泽东心痛不已。恽代英不仅是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也是毛泽东和朱德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路线的坚决拥护者。
毛泽东后来在延安谈到恽代英时指出:“青年们要学他的样子”。周恩来每次提到他,也说:“代英是个实心人”。
恽代英的名字刻在雨花台的石碑上,每年清明都有人献花。花旁的小纸条上写着:“我们没忘记你”。
恽代英牺牲已近百年,但他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他从书香门第的“少爷”到坚定的革命者的转变,展现了那个时代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毛泽东曾坦言恽代英是他革命道路上的“前辈”和“师长”,甚至称赞他“胜我十倍”。这种来自伟人的崇高评价,不仅是对恽代英个人的认可,更是对那一代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勇于牺牲精神的集体礼赞。
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恽代英等革命先驱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为民情怀,继续激励着我们前行。
勇敢追梦,不负韶华!点赞此文,开启精彩人生。
来源:云朵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