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7日,为期六天的十五运会深圳赛区首项赛事——群众比赛门球项目圆满落幕。场外,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的“AI+机器人”立体化智能巡检系统正默默守护赛场的电力供应。与此同时,在深圳航空的运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密切关注涉赛航班的运行状况。截至8月26日,深航已保
8月27日,为期六天的十五运会深圳赛区首项赛事——群众比赛门球项目圆满落幕。场外,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的“AI+机器人”立体化智能巡检系统正默默守护赛场的电力供应。与此同时,在深圳航空的运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密切关注涉赛航班的运行状况。截至8月26日,深航已保障74班涉赛航班,服务旅客250人次,保障特殊行李42件。随着十五运会深圳赛区正式进入“全运时间”,多项高科技应用正构建起“海陆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赛事安全高效举行,彰显城市科技实力与人文温度。
电力保障:机器人大军构建智慧防线
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108个保电场所关乎整个赛事的光明与动力。这些场所涉及深圳电网三分之一的变电站、约450回输配电线路,保障任务十分艰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运用“AI+机器人”构建了“海陆空”立体化智能巡检体系,推动保供电模式从“人海战术”向“人机协同”转变。
在高空,无人机已成为巡检主力。据介绍,使用无人机对线路进行“拍照体检”,可使巡检效率提升约6倍,原本需要一天完成的工作,如今仅需一个多小时。在地面,被称为“赛博汪汪队”的机器狗穿梭于变电站内。这些四足机器人搭载传感器、自主导航算法、高清相机和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能够快速完成红外测温、异响检测等任务,并实时回传数据。
数字化作战体系下,既需要前线的机器人,也离不开后方的“智慧大脑”。以本次群众比赛门球项目为例,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的全部供电情况都被集成于“保电一张图”中。供电设施数据实时更新、现场视频画面滚动播放,保电人员可从220伏插座一直监测到相关联的500千伏高压设备的运行状态,场馆供电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立即捕捉并预警。
“这是我们为十五运会‘定制’的智慧保电系统,依托‘数字孪生电网地图’和国内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的‘电鸿’物联网设备,使指挥人员能够清晰掌握电力保障的对象、责任与措施,”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电网组长陈作伟介绍。该系统实现了大屏端、PC端和移动端“三端”数据互通,指挥指令与异常告警可从指挥部直达一线,实现“状态一网感知、指挥一令到底、任务一线管控、资源一体调配”。
深圳供电局十五运会保电办负责人邓世聪表示:“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科技办赛要求,推动‘电鸿’、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保电场所规模化应用,让体育盛会因科技保电更加精彩。”
交通保障:实现“从地面到空中”的无缝对接
交通保障是十五运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为积极响应赛事执委会“以赛会提升城市综合影响力”的号召,深航成立了航空运输保障工作专班,招募选拔赛会服务志愿者,并通过官方媒体加强赛事宣传,开展了一系列“保运输安全,创盛会氛围”的工作。
据介绍,深航近期通过紧急采购,将机上轮椅数量增加至11辆,并与机场及驻场航空公司建立保障资源共享机制,确保满足特殊旅客出行需求。同时聘请专业讲师,对一线员工开展无障碍服务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特殊旅客的服务意识和技能。
7月30日,广东省残疾人篮球队为备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搭乘深航深圳至济州航班赴韩国参加邀请赛。深航在接到任务后迅速启动跨部门协同机制:一方面协同海关、边检开启专属通道,简化查验流程;另一方面协调深圳机场安检提供登机口二次安检专项服务,确保运动员可乘坐自己的生活轮椅直达舱门。
深航地服部组建20人专项保障组,开设专属柜台,为15名旅客(含12名轮椅旅客)高效办理值机,并全程护送至客舱;同时为10辆运动员轮椅在机舱门口办理特殊托运手续、悬挂专用标识并实施全程监护。在航班中,乘务组提前了解运动员需求,贴心安排服务,努力实现“从地面到空中”的无缝对接。在配餐方面,深航还专门研制符合运动员营养需求的“运动能量餐”,确保大家在旅途中吃得健康、吃得满意。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