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0”翻车,“零添加”成智商税,千禾直播间被骂关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1 04:35 2

摘要:“零添加酱油集体塌房!”当消费者冲着“健康无添加”的标签购买酱油时,一份检测数据却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12款检出了致癌物镉,7款中含总砷,千禾、李锦记等知名品牌赫然在列!

“零添加酱油集体塌房!”当消费者冲着“健康无添加”的标签购买酱油时,一份检测数据却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12款检出了致癌物镉,7款中含总砷,千禾、李锦记等知名品牌赫然在列!

令人震惊的是,千禾味业客服面对质疑时竟称:“千禾0”只是商标,和“零添加”无关”。被网友痛批“玩文字游戏”。律师直接指出企业“用商标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

而更讽刺的是,我国酱油标准至今未设定镉含量上限。这场由一瓶酱油引发的信任危机,正在演变为一场食品安全与商业伦理的公开拷问。

当“零添加”标签与重金属污染挂钩,这场食品安全争议迅速从检测数据蔓延至行业深层矛盾。

2025年3月《消费者报道》公开的检测报告显示,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12款中检出了致癌物镉,7款中含有总砷,涉及千禾等多个知名品牌。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的镉含量为0.0110mg/kg,虽未超出现行国家标准(我国未对酱油镉含量设限),但其作为“千禾0”系列产品,瓶身醒目的“0”字样与消费者对“零添加”的认知形成强烈反差。

面对质疑,千禾味业的客服多次强调“千禾0”是注册商标,用于中高端产品线。但对“是否代表零添加”始终避而不答,仅仅建议消费者“自行查看配料表”。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千禾0”系列产品包装上同时标注“零添加”字样,而另外一些产品也以巨大的“0”字占据视觉焦点,极易引发联想。

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指出,这种商标与宣传语并用的策略,“本质是利用消费者的认知惯性打擦边球”,涉嫌误导消费者。

此次事件暴露我国调味品行业的两大顽疾:

一、标准空白: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仅规定酱油总砷限量为0.5mg/kg,而镉含量至今无明确标准,导致企业无需为镉污染担责。

二、定义模糊:“零添加”缺乏国家统一认证,品牌可自行解释。此次检测中,部分产品虽宣称“零添加防腐剂”,却未承诺原料无重金属残留,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形同虚设。

舆情发酵后,千禾味业官方直播间紧急关闭评论功能,多款涉事酱油仍在电商平台正常销售。金龙鱼、莲花等品牌客服虽然坚称“符合国标”,但都回避了对检测结果的回应。

食品安全专家指出,尽管涉事酱油的镉、砷含量未超标,但重金属具有累积毒性,长期食用低剂量污染食品可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而消费者申诉却困难重重——律师坦言,若企业咬定“千禾0仅为商标”,消费者难以举证其存在主观欺诈的行为,最终恐怕只能是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整改”而草草收场。

检测报告公开72小时后,舆情彻底失控。千禾味业抖音直播间涌入数万条“退钱”“骗子”弹幕,主播面色尴尬地反复背诵“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最终被迫关闭评论区。

微博话题**#零添加酱油集体翻车#**冲上热搜第三,阅读量突破4.2亿。有网友晒出购物记录自嘲:“花高价买‘0’系列,结果买了个寂寞,这‘0’怕是代表‘零良心’!”。

专家怒批:企业揣着明白装糊涂!“国家标准没规定就能理直气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范志红在采访中拍桌质问,“企业明明知道消费者把‘0’等同于无添加,却故意用商标混淆概念,这是对公众健康知情权的践踏!”

这场“零添加”信任危机看似以企业整改告一段落,但更深层的行业痼疾仍未根治。

截至发稿前,千禾味业终于发布致歉声明,承诺下架争议包装并重新审核宣传话术,却绝口不提赔偿方案。

中国调味品协会秘书长白燕公开呼吁:“必须建立‘零添加’强制性标准,不能任由企业自说自话!”

而市场监管总局最新透露,《酱油中镉限量标准》已进入起草阶段,预计2026年实施。

当健康承诺沦为营销话术,重建信任的代价,远比一瓶酱油沉重得多。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