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百度看病’毁了你:疑病症的真相与破解之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2 09:44 1

摘要: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看到一些病症的介绍,就忍不住觉得自己好像也有。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赶紧上网百度,胡思乱想停不下来。总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啥大病,非得去医院做个检查心里才能踏实。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吃饭,吃到一半他突然站起来就走了,啥也没说,直接打了个车去医院。

我们当时都吓得不轻,以为他出了什么大问题。后来才知道,他只是感觉心脏不太舒服,以为自己要不行了。

结果到了医院,医生竟然不让他看病,说他这个月都已经来了八次了,每次检查都没问题。

但这哥们儿就是不肯走,一直在急诊室外面玩手机,直到半夜才回家。他说只有待在医院里,他才觉得心里踏实。

我们都很纳闷,他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其实这位朋友可能真的病了,不过病不在身体,在心理。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看到一些病症的介绍,就忍不住觉得自己好像也有。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赶紧上网百度,胡思乱想停不下来。总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啥大病,非得去医院做个检查心里才能踏实。

这个状况其实是一种病,叫做疾病焦虑障碍,也叫疑病症。

当你感到特别担心和害怕时,那可能就是你的焦虑情绪在作祟。换句话说,你不需要和身体的感觉过不去,而是要想想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疑心重重,这么痛苦。你得明白,你的大脑在给你报警,但你得自己判断这个警报是不是真的。

焦虑是我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未知危险伤害的本能反应,但它不会分辨真假。一旦你被恐惧的情绪掌控,你的判断力就会受影响,就会陷入牛角尖里。

你知道吗?每隔三分钟,就有一个人因为心跳加速、手抖,而去搜索“猝死前的症状”。

每五个心理咨询的电话中,就有两个是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其实,真相往往被我们忽略了:焦虑引起的身体反应,可以像真的生病一样,让人误以为是身体出了问题,就像心理在身体上放了一个逼真的“影子”。

真正可怕的不是症状本身,而是你与症状的关系。就像老话说的"怕什么来什么",当我们把80%的精力都用来防备灾难,剩下的20%人生怎能不支离破碎?

三步帮你走出“疑病焦虑”

第一步:给焦虑定个时间。当心慌来袭时,试试“3-3-3法则”:说出3种颜色,找到3种声音,动一动3个关节。有位朋友用这个方法,把惊恐发作时间从半小时缩短到3分钟。

第二步:记录 “焦虑日记”:每天记录下你感到焦虑的时间、触发因素以及身体的反应。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你会发现很多焦虑都是重复出现的,而且并没有实际的危险。这有助于你打破 “身体不适 = 严重疾病” 的思维定式。

第三步:重构人生叙事:把 “如果我生病了怎么办” 的消极思维转变为 “即使生病,我也能应对” 的积极思维。同时,制定一些 “带病生活” 的计划,比如即使身体有些小毛病,也可以继续旅行、学习等。通过这种方式,你会发现生活并不会因为身体的小问题而停止,从而减少对疾病的过度担忧。

你是否也曾因为身体的小不适而陷入无尽的担忧?你是否也曾因为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而感到孤独无助?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请记住:你并不孤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学会与自己的恐惧和平共处。

我是心理咨询师吴小美,在我的专栏里,我将用21天的时间,带你走出焦虑,我不讲述枯燥的理论概念,只是说一些碎片化的,应对焦虑的专业方法,每天花上几分钟,认知改变用对方法,自我探索自我疗愈,最终你会变成一个柔软放松舒展的人。

来源:心理咨询师吴小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