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川东农家到全国冠军,从企业技师到职教名师,他用十六年光阴诠释“德技双修”的初心;从车间工位到三尺讲台,从一技在手到闪耀世界,他以“拼到极致”的工匠精神点亮学子的技能报国梦。他是任东,一位“修车匠”出身的全国冠军教师。他要让每个孩子相信,扳手也能拧出精彩人生。
【人物简介】
任东,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工匠,被授予四川工匠等荣誉称号。
任东。
从川东农家到全国冠军,从企业技师到职教名师,他用十六年光阴诠释“德技双修”的初心;从车间工位到三尺讲台,从一技在手到闪耀世界,他以“拼到极致”的工匠精神点亮学子的技能报国梦。他是任东,一位“修车匠”出身的全国冠军教师。他要让每个孩子相信,扳手也能拧出精彩人生。
匠心淬炼出技能人才
2007年,19岁的任东考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实训设备紧缺,他便课后用粉笔在黑板上临摹发动机结构图,周末泡在车间对着紧缺的台架反复练习。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任东斩获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一等奖,成为学院该专业首个全国赛冠军。
毕业后,任东入职企业,1年间从学徒成长为最年轻的班组长。2014 年,他放弃高薪返校任教。针对复杂故障诊断,他用 “故障树” 的方式分解教学;为解决高压元件教学难题,他联合企业开发新能源VR教学系统,获2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在10余所院校推广。
2023年,35岁的任东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距决赛结束仅50分钟时,他在汽车底盘检修时右臂突然抽筋。他用冷水冲臂后,戴着护臂继续比赛,手指握不住扳手就用掌心抵住操作,成为全场唯一完成该模块的选手。赛后检查发现右臂肌肉纤维3处撕裂,他仅休息3天便返场复盘,“学生都在拼,我不能掉链子。”他回忆道。
他的学生刘耀木同期斩获另一项目金牌,师徒同冠成佳话。备赛时,任东陪刘耀木练到凌晨,纠正制动系统排故疏漏,自制“流程纠错板”,陪练100余次直至形成肌肉记忆。截至目前,任东团队指导的学生获世界级比赛银牌1枚、全国冠军3项,16人获国家级比赛一等奖,5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4人获“四川工匠”称号。
任东(右)在国家集训基地与选手研究发动机测试项目
传帮带点亮学子的技能梦想
作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任东构建“三维立体培养体系”,将成员分为新秀组、攻坚组、冠军组,推行“每日一技、每周一赛”。刘耀木曾因压力想放弃,任东请世界比赛银牌得主杨文浩给大家分享失利经历。“文浩曾砸摔扳手,任老师捡起扳手拿给文浩说‘扳手砸坏了我赔,但技术不能砸没了’。”刘耀木回忆。这种“冠军带冠军”的模式,让团队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竞赛奖牌。
他为选手建立“心理成长档案”,请专业心理老师通过生物反馈仪监测选手心率等指标,定制压力调节方案。“全国技术能手”贺希赛前手抖,任东让他每天夹玻璃珠30分钟并播放赛场噪声,三个月后稳定性提升60%。针对高强度操作,任东联合体育教师开发“汽修体能训练包”,设计“深蹲+扳手传递”组合训练,使选手核心稳定性提升40%。在2023年的国家级比赛中,其学生体能储备比其他省份选手平均多2小时。
“传帮带是让工匠精神滚雪球。” 任东构建的“三维立体培养体系”不仅稳定输出优秀选手,更培育出“比学赶超”的团队文化。
工匠之心服务国家战略
任东深耕科研与产业融合,联合企业研发“制动液更换排气装置”,使维修返修率下降70%;推动10余家企业与学校共建“订单班”,将“企业标准带入课堂”。
2020年,任东牵头启动“技能扶贫凉山行”支教帮扶活动,对民族地区学生实施“三化育人”:用彝汉双语编口诀、制手册,以酥油茶壶类比喷油嘴等专业器具,实施本土化教学;“1+1”师徒结对学习;联合凉山州搭建“民族地区汽修人才库”,推荐100余名少数民族学子就业,30人返乡创业,带动500余户增收。
作为黄河流域交通职工创新联盟劳模工匠宣讲库成员,任东走进30余家单位,以从农家子弟到全国冠军的经历进行“扳手拧出精彩人生”的主题演讲。他的课件里始终有两张照片:他带伤参赛的护臂和学生杨文浩在世界级比赛舞台上领奖的瞬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他说,“当更多年轻人相信‘技能改变命运’时,中国制造的明天会有无数个‘任东’。”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