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们服务很多餐饮企业的过程中,和在沟通的过程中,很多老板和员工经常会说:"用户运营不就是发发优惠券?"听闻此言,不禁为这些轻率的言论扼腕叹息,更为品牌的前途感到深深忧虑。
在我们服务很多餐饮企业的过程中,和在沟通的过程中,很多老板和员工经常会说:"用户运营不就是发发优惠券?"听闻此言,不禁为这些轻率的言论扼腕叹息,更为品牌的前途感到深深忧虑。
企业落后于时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组织惯性一旦根深蒂固,企业便可能永远失去崛起的机会。
01
当"打工人"变成"机器人"
"每天要打200个电话,哪有时间管用户需求?"客服小张的工位上,贴着"话术宝典"的便利贴已经卷边。这家银行曾豪掷千万升级智能客服系统,结果三个月后,系统推荐的精准营销方案使用率不足5%——员工们宁愿继续背诵十年前的话术模板。
这种"肌肉记忆式工作法"正在制造灾难,就像《黑镜》里的NPC,员工们被困在既定流程里,把用户运营变成了机械的"打地鼠游戏"。他们忽视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导致品牌与市场渐行渐远。
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不仅扼杀了创新,更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失去先机,最终陷入被动局面。员工们如同被编程的机器人,重复着无效的劳动,忽视了用户真正的声音。
这种惯性思维犹如沉重的锁链,紧紧缠绕着企业的步伐,令其难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浪潮中翩翩起舞。长此以往,用户渐行渐远,品牌价值日渐式微,企业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网,愈挣扎愈深陷其中。
更魔幻的是某电商平台的"KPI现形记":为了完成"用户停留时长"指标,运营团队硬生生把商品详情页改成了万字长文,结果转化率暴跌。
这波反向操作证明:当执行变成条件反射,用户就成了KPI的祭品。
02
当"经验值"变成"绊脚石"
在一次给总部在南方某大城市的车企培训和交流的过程中,其事业部的一个老总直接说:"当年我们靠4S店打天下,现在搞什么用户社区?"不满之情溢于言表,而骄傲的姿势仿佛还停留在2013年。这个曾创造过年销百万神话的企业,在用户运营转型中完美演绎了什么叫"身体进入元宇宙,脑子留在内燃机时代"。
而反观很多造车新势力,他们早已拥抱用户思维,通过社群互动精准捕捉需求,灵活调整策略,迅速占领市场。这种前瞻性的思维模式,正是新旧势力分野的关键。企业若不能及时觉醒,终将被时代抛弃,成为历史的注脚。
蔚来打造的“用户企业”模式,正是对传统思维的颠覆。通过深度绑定用户,蔚来不仅提升了品牌忠诚度,更实现了产品迭代与市场需求的同步。这种用户至上的战略,正是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的秘诀所在。传统企业若继续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忽视用户思维的转型,必将错失未来市场的机遇。唯有挣脱思维束缚,主动拥抱变革,方能深切与用户共鸣,重塑品牌光辉,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夺得先机。
更别谈现在的当红炸子鸡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了,精准洞察米粉需求,推出小米SU7 Ultra,通过“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小米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更在新能源车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彰显了用户思维转型的巨大威力。
然而,仍不乏企业死守旧模式,将用户思维视为虚无缥缈之物,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屡战屡败。反观蔚来、小米等先行者,他们深知用户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真正和用户站在一起,而用户也反过来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03
用户运营模式的"僵尸化危机"
在用户运营模式的选择上,其实很多企业已经走在前列,餐饮行业的西贝、海底捞等,车企里边的小米和蔚来等,还有保险行业的泰康和众安等等,其都在不断地探索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新路径,通过精细化运营和个性化服务,构建起强大的用户黏性。这种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了自身的地位。
但反观之,有些老的品牌,却依然在这个时代成为落后者。
比如,当快餐品牌惊觉Z世代对表情包互动的热衷远超儿童玩具时,其产品研发团队瞬间陷入一片慌乱。这个靠"标准化套餐+玩具营销"称霸三十年的巨头突然发现,自己的商业模式就像过期的汉堡——看着完整,咬下去全是问题。
更有甚者,很多老牌化妆品集团的"路径依赖症"更值得玩味,如坚持把80%预算砸在明星代言上,结果某竞品靠素人种草实现逆袭。最讽刺的是,当他们终于启动UGC计划时,要求用户必须使用专业单反拍摄——直接把小红书变成了影楼样片展。
当然,最惨烈的还当属某传统媒体的"自杀式运营",把报纸时代的读者来信模式照搬到新媒体,要求小编必须用"尊敬的读者"开头回复留言。这种"数字裹脚布"直接导致00后用户直接远离。
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非但切断了与年轻用户的纽带,更令品牌形象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尘埃。相比之下,那些灵活应变、紧跟用户需求的企业,如抖音、B站等,通过不断创新互动方式,成功捕获了年轻一代的心,成为市场的新宠。
结语
对于品牌来讲,当你在用户运营中感到"得心应手"时,可能正是惯性设下的温柔陷阱。能打败抖音的从来不是更厉害的短视频,而是直播带货;能颠覆微信的或许不是社交软件,而是下一个维度的交互方式。
想要精通用户运营之道,首要之务便是勇于打破既有的"成功桎梏"。毕竟,就连宝马亦携手华为共谋发展,反观那些深陷组织惯性泥潭的品牌,又怎能不正视现实,奋力突围?
用户运营之精髓,在于与人性弱点展开的漫长较量,唯有永葆组织的"青春锐气",方能于瞬息万变的用户心智战场中夺得先机。毕竟,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做错什么,而是什么都没做。(完)
来源:江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