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雅安现代水网 提供坚强有力水安全保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2 09:08 1

摘要:2025年3月22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开启之日。联合国确定本届“世界水日”主题为“Glacier Preservation”(冰川保护);水利部确定本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2025年3月22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开启之日。联合国确定本届“世界水日”主题为“Glacier Preservation”(冰川保护);水利部确定本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如何推动,如何保障?在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中尝试寻找雅安答案。深度思考32秒后,DeepSeek围绕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强化智慧水利与科技创新、深化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等维度给出了答案:雅安统筹安全、资源、生态三大目标,以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智慧化、生态化为路径,走出了一条“水安全有保障、水生态可持续、水经济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答案的成色,在过去一年雅安的水利项目建设、生态河湖保护、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现代水网建设快马加鞭、成效渐显,河湖管护实现数字化、高效化、精细化;乡村水务建设再上新台阶,农村供水规模化率提升4.75个百分点……每一项都为群众所享、为雅安所得。

◀加快建设中的天全县双雁窝水库

水美雅安,图为名山区临溪河

构建现代水网

水利建设提速护航民生民利

“作为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成员、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核心区域,雅安迫切需要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建设更加系统、安全、可靠、高质量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如何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去年12月印发的《四川省雅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中这样提到。

3月17日,芦山县芦阳街道大同村,村民胡开炳趁难得的暖阳天,漫步在堰渠旁配套建设的巡渠路上。渠内水流潺潺,渠外成片的油菜花在和煦春风中,宛如波涛起伏的金色海洋。

“等油菜籽收了,就该插秧了。”看看身旁提升改造后的灌渠,再看看肥沃的田地,胡开炳咧开嘴笑了,“前些年,堰渠被洪水冲垮,家里的田被淹了好几次,现在好了,不用担心了。”

这段堰渠是清思堰灌区65公里干支渠的一部分。灌区内堰渠多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面向芦阳街道、思延镇的2.14万亩农田提供农业灌溉用水,这也是芦山县两大重要粮食产区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灌区堰渠已不能满足发展所需,加之地震、暴雨等灾害影响,提升改造迫在眉睫。2023年,清思堰灌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涉及的50余段危险渠段,均为傍山堰渠。”芦山县水利局农水股股长邹波说,受汛期坡面洪水、泥石流、塌方等因素影响,堰渠基础常被冲刷掏空损毁。

采用加高堰渠盖板或浇筑箱涵方式,建设方充分利用每年不到5个月的有效施工时间(汛期、春灌期除外),到去年底终于破解了这个困扰灌区群众多年的难题,堰渠供水保障效率显著提高。

此时,贡嘎山下的石棉县,大渡河干流石棉县城区百度段堤防整治工程建设现场,是一派忙碌的火热景象。该工程位于石棉县城南桠河与大渡河交汇处,按规划将在大渡河右岸新建和维修加固1527米堤防。

因不具备断水施工条件,施工方采用了“桩基+重力式堤防”施工方式。走进施工现场,10台打桩机分布其间发出沉闷的“吼声”。

“已完成223根桩基中的143根,直径包括1米和1.6米两种规格,深度最高超过了20米。”石棉县水利局规建股股长刘德兴说,力争主汛期前完成主体部分建设。“工程完工后可保护堤后面积38.27万平方米,保护人口约2.4万人,同时对大渡河沿岸景观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防洪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水利建设的轰鸣声遍布各地。今年,我市在去年创下水利年度投资完成率历史新高的基础上,计划实施水利项目54个,不断加快构建现代水网步伐。目标直指2035年:全市水网体系全面完善,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雅安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综合治理后的雨城区草坝镇桂花村一隅

◀提升改造后,美如花园的四田坝水厂

“数智”管理助阵

河长制信息化入选水利部典型案例

3月的名山区,满山茶园飘香,茶农们穿行其间,十指如弹琴般上下拨动,采下一个个碧绿嫩芽。

无暇欣赏美景,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党委书记、村级河长、月亮湖村级湖长彭启华,打开“雅安巡河”微信小程序,开始巡护月亮湖、铁溪河、万星渠、月江渠。 与此同时,市水利局河湖保护科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电脑端“雅安市河长制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查看河湖巡河负责人实时巡护情况,彭启华的“足迹”清晰呈现。

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被誉为“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全市河流密布,水系发达,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9条,水资源总量163亿立方米。

自河湖长制工作推行以来,雅安不仅构建起完善的河湖长制领导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河长制,更通过创新探索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实现了水域河湖长无缝衔接、网格化管理。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常规方法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市水利局河湖保护科科长金璞表示,问题主要集中在河湖信息繁杂、涉及单位多、河湖长人数多、档案资料多等方面。“比如,全市有各级河湖长1398名,纸质巡河记录无法做到巡河次数、巡河问题精准统计和实时统计,还加重了基层负担。”

2023年1月1日,平台建成投用,实现了以村为最小管控单元的河湖信息、四级河长和巡河过程全覆盖、河湖长制工作“三个全覆盖”。2024年,雅安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践成功入选水利部典型案例。

更多“数智化”的改变,正为雅安河湖保护注入新活力。

开启“掌上治水”新模式,平台建成投用后,“雅安巡河”微信小程序实现实时记录巡河轨迹、巡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有效改善过往依赖纸质记录,容易出现信息丢失、查找困难等现象;推动“解放模式”新提升,在平台中创新设置“村级管理”模块,开发村级河湖长制管理系统,统一录入村情、水系概况、“解放模式”等信息,通过平台自动统计河长工作室、群众管护队伍、生态超市运转情况,在全省率先实现“解放模式”信息化。

石棉县城区百度段堤防整治工程建设现场

▶天全县龙湾湖,“河湖卫士”巡视和清理湖面

跑出共进“加速度”

下好县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先手棋”

“这个是电磁阀控制箱,这个是网格絮凝沉淀池低压柜……”3月19日,天全县始阳水厂二期厂区,水厂负责人杨守胜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运行的设备。“二期新增日供水能力1.2万吨,加上一期,日最大可供水2.4万吨。”

供水能力提高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能保障始阳场镇和周边14个村(社区)近5万人,以及始阳片区内工业、农业园区用水。”天全县水利局副局长高君表示,还解决了秧田村等7个村近5000人的季节性缺水难题。

这只是天全县紧扣农村供水“建大、并中、减小”主题,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的一个片段。

以“建大”为例,天全县从2023年进入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水务示范县建设名单至今,共实施建设山坪水厂等6座农村规模化水厂,基本构成“3+6”(3座主力水厂、6座辅助水厂)的城乡规模化水厂“大”骨架。

还有让农村供水厂站变美、变强的生动实践。穿过提升改造后的步游道、花园广场,天全县兴业乡四田坝水厂生产负责人高强,来到去年底投用的智慧化中控室。

偌大的屏幕上,设备运行数据、厂区关键区域,一目了然。“实现了一站式实时监测和控制。”说话间,高强按下一个按钮,启动沉淀池反冲清洗程序。“过去需要人工启动,现在仅需一个按键就能解决,还能预设启动时间。”

截至去年底,天全县城乡规模化供水率已从51.04%提升到84.44%。“预计至今年底,全县规模化供水率将提升至90%。”高君表示,届时将构建起供水“一县一网”“城乡融合一体”格局,真正实现城乡共饮一池水。

镜头转向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4组,村民李德华站在路旁坡边上,仔细观看着陡坡上正在开挖的沉淀池基础。

“村里的水源地取水口海拔高,每年冬天最冷时就会结冰,且会持续1个月左右,缺水得很!去年从河对面铺了新管道过来,春节前实现了临时供水,我很高兴,也希望工程能早些完工。”短短数语,他的语气从摇头叹气到欣喜不已。

村民心情的转变,源自宝兴县在去年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水务“百乡百村”建设名单后,将雪山村纳入宝兴县2024年农村饮水巩固提升项目,作为村级改造示范样板,实施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的结果。

“取水口在冷木沟,铺设3公里主管,采用倒虹吸+无缝钢管方式供水。”宝兴县水利局副局长刘强介绍,因新增沉淀池位于陡坡,后续主体施工将采用无人机运输砂石水泥等建材,确保“五一”假期前建成投用。

由点及面看整体。过去一年,借着乡村水务建设的势头,雅安农村供水保障成效显著:名山区、荥经县成功申报全省第四批乡村水务建设县;芦山县通过乡村水务试点县省级三年总体验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全年水质合格率分别达97.71%、96.28%,高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省下市定民生实事任务,有效改善4.7万农村群众安全饮用水问题……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振宇

来源:生态雅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