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妇联组织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妇女儿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妇联组织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妇女儿童和家庭。新形势下,如何及时发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并进行有效化解,已经成为妇联工作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江苏省妇联系统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回应广大妇女儿童的新需求新期盼,把下大力气做好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通过搭建平台、丰富手段、多方联动等一系列举措,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为深化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省妇联以典型培树为抓手,精心打造“苏馨”巾帼调解工作品牌,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响应,结合地域特色与群众需求,积极探索多元调解服务模式,涌现出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家事“解铃人”工作品牌,着力为万千家庭的幸福安康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注入持久动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温暖答卷。
1950年出生的周秀琴曾担任镇江市润州区委政法委副书记,2004年退休后,受邀担任镇江经开区丁卯街道人民调解员,特别擅长“用群众的智慧解决群众的难题”。她深耕调解一线21年,累计调处纠纷近3000件,涉及劳务纠纷、物业纠纷、妇儿维权、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实现“双百四无”目标,即矛盾受理率、化解率100%,无久拖不决、无上交、无越级上访、无“民转刑”。由她个人命名的“周秀琴调解工作室”入选全省首批“金牌调解工作室”,她也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新时代江苏司法为民好榜样、江苏最美法治人物等荣誉。她以“人民调解员为人民”的信念,用温情与智慧化解千家矛盾,成为群众心中的“暖心人”。
“九字诀”巧解千家结
周秀琴在丁卯街道打造有“康乃馨家庭工作室”“周秀琴调解工作室”“镇江新区丁卯街道巾帼志愿者调解团”等多个特色品牌,她的调解室几乎每天都有当事人来访,有时一天要接待群众4-5批(次)。为了能帮老百姓多解决问题,这些年她经常吃苦、吃亏、很多时候还要“吃气”。但周秀琴却从来没想过放弃,对于调处纠纷,她总结了自己的九字诀:“一定二让三不四落实”。
一定:先给当事人吃一颗“定心丸”,告诉来访者“我调解你放心,直到你满意为止”;二让:接待群众后,让座让茶,让他们感受到调解员的体贴与关怀;三不:对老年人、特殊纠纷和外辖区来访者做到不推诿、不厌烦、不草草了事;四落实:对涉及到企业、社区(村)、相关单位及外辖区包括有特殊困难的当事人,坚持做到相关企业落实到人、相关部门落实到人、相关社区(村)落实到人、调解时间(地点)落实到位。
周秀琴的“九字诀”,不仅是说在嘴上,更是落在行动里。对于每一件纠纷,她都能不厌其烦,认真对待,以自己的积极作为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纠纷,真正做到让当事人满意而归。
“以心换心,没有不通人情的当事人,只有不会拨动思想开关的调解员。”在周秀琴看来,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就应该时时刻刻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看待问题,坚持将当事人遇到的困惑、诉求和心结当作自己的事,诚恳地换位思考,耐心细致地做工作。2023年4月,辖区内居民老王因儿子离婚纠纷问题找到了周秀琴。据了解,老王儿子因事故构成二级伤残,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双方同意离婚,但在扶养义务、子女抚养费及房产分割上争议较大。周秀琴多次上门沟通,深夜致电疏导,用耐心化解王某心结,最终促成调解协议的达成。
“调法融”共谱和谐曲
“调解一件纠纷,教育一片群众”是周秀琴始终坚持的工作理念。2021年1月,丁卯街道一员工因意外死亡,其与前妻育有的成年子女、与现任妻子育有的未成年子女两方家属,因补偿款分配争执不休。周秀琴介入后,紧扣《民法典》继承编规定,反复向双方释法明理,从法理和情理角度化解分歧。经过耐心调解,最终于除夕前一天促成双方达成一致,签订补偿协议,保障了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避免矛盾升级。
周秀琴深知家事矛盾的预防重于化解,牵头创作了歌曲《人民调解员之歌》《巾帼之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多次参与市、区及社区文艺表演,潜移默化中提升着群众的法律素养。同时,她针对基层实际情况,编写与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讲稿,深入学校、社区、广场开展普法宣讲,累计宣讲100余场次。为确保宣讲取得实效,周秀琴经常自费购买法律读本、红色经典、学习用品赠送给宣讲对象。她还利用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发放各种法律法规及调解普法书籍、惠民政策手册3.2万余册,用法治阳光照亮每个家庭角落。
“传帮带”打造暖心团
周秀琴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更高效地开展调解工作,组建一支专业且有爱心的团队至关重要。在周秀琴的建议和组织下,2011年丁卯街道成立由老支书、老校长、老厂长、老妇女干部等“十大员”组成的百名老年人人民调解工作站,为依法化解包括家事在内的各类矛盾纠纷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累计化解各类疑难矛盾近7万件。
作为丁卯街道巾帼志愿者调解团的牵头人,周秀琴注重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凭借个人的奉献精神感染带动更多志愿者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刘来娣就是其中一位。2008年,刘来娣因一起交通事故找到了周秀琴调解工作室,在调解员的帮助下成功维权,之后她自己也成了一名“热心人”,加入了“巾帼志愿者调解团”,成为群众家门口靠得近、呼得应的“娘家人”。丁卯街道巾帼志愿者调解团凭借突出的工作成效与广泛的群众认可,获评镇江市十佳巾帼志愿服务队,成为基层治理中的“她力量”品牌。
目前,丁卯街道拥有1个调解中心、24个分站,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基层干部跟着“周秀琴们”学习调解知识,与群众心连心。他们在周秀琴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调解工作中,为众多家庭解决了矛盾和问题,让家庭重归和谐。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