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绘新景——阳城县集体林改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0 21:53 1

摘要:初春的太行南麓春意渐浓,阳城县的万亩山茱萸新芽吐翠,静待花开。阳城县林地面积165.85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29.6万亩、灌木林地26.35万亩、其他林地9.9万亩、草地面积26.25万亩。2024年,阳城县林业局按照阳城县委“24字理念”和“一个统筹两手抓

初春的太行南麓春意渐浓,阳城县的万亩山茱萸新芽吐翠,静待花开。阳城县林地面积165.85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29.6万亩、灌木林地26.35万亩、其他林地9.9万亩、草地面积26.25万亩。2024年,阳城县林业局按照阳城县委“24字理念”和“一个统筹两手抓”总体思路和要求,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总抓手,扎实有序推进森林抚育、植被恢复、育苗工程和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林草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绿色赋能林业发展。

破局:林改唤醒“沉睡的青山”

地处太行、中条、王屋三山交汇处的阳城县,森林覆盖率高达45.06%。守着“华北生物资源宝库”的美誉,林农们却长期陷入“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困局。

2022年晋城作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启动后,阳城县以林长制为抓手,构建起“一长两员”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创新“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阳城县发布《关于严格保护森林草原资源安全的令》,开展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各级林长累计巡林1200余次,推动解决侵占林地、违规放牧等问题47件。“林长不是挂名,是责任状!”阳城县相关责任人指着责任区公示牌说。2023年,全县新增37人,护林员人数达到231人,发放管护工资212万元,231块管护责任碑矗立山间,织就一张“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的防护网。

自从被确定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阳城县就结合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工作,不断优化林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加强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阳城县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领导组印发关于《阳城县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意见(试行)及林权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以“国土三调”为底图,以林改数据为基础,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颁发林权类《不动产证书》408本,面积25440亩。

蝶变:山茱萸种出生态“聚宝盆”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茱萸,正是阳城传承千年的道地药材。

阳城县是全国四大山茱萸种植基地之一,也是秦岭以北山茱萸最大产区。

作为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7个试点县之一,阳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作,通过完善政策措施,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创新投资融资机制,不断吸引合作社、龙头企业参与山茱萸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倾力打造山茱萸现代产业园区。先后在上桑林、下桑林建成300亩山茱萸产业示范园(鉴赏苑)、10万株山茱萸育苗基地,带动山茱萸生产过程中栽培、修剪、施肥、防病虫害等环节的标准化统一管理,确保了山茱萸质量显著提高;建成山茱萸博物馆、初加工基地、2层玻璃展厅(供山茱萸研究、仓储、展示、直播)、4000立方米的冷藏保鲜设施、5000余平方米的晾晒场地(深加工前期准备场地)和登高步道等;注册成功“蟒河人家”和“太行茱萸湾”商标,成功研发山茱萸原浆、红枣浆、桑葚浆、口服液、茱萸酒、茱萸蜜、茱萸面膜等十余种系列推广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进一步扩大了山茱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阳城县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引进山西福南春山茱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山茱萸全产业链发展项目。该公司累计投入800多万元成立了山茱萸现代农业创新及应用研究院太原研发中心,完成了山茱萸罐头、饼干、固体饮料、化妆品系列产品、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试生产;完成了山茱萸植物饮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上市销售;完成了山茱萸博物馆的改造升级;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共同增长的多赢局面;提供岗位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提升山茱萸的影响力和附加值,带动全镇山茱萸鲜果价格稳步提升,辐射带动受益农户1500余户,形成了链条延伸、产业集聚、农户增收、产业增值的良好局面,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提质增效。

守护:生态与民生双赢之道

“嘀——”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在阳城县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响起,大屏上闪烁的红点显示阳城县某处出现热源。值班员立即调取无人机画面,只见山腰处一缕青烟升起。“3号网格护林员,请立即前往核实!”指令下达5分钟后,护林员传回消息:村民烧荒引发火险,已现场扑灭。这是阳城县“四级网格+智慧天眼”防火体系的日常一幕。

阳城县创新构建“县-乡-村-护林员”四级防火网格,将7.1万名重点人员纳入“十类责任人”清单,5382名干部签订防火责任书,形成“山有人守、责有人担”的严密体系。“连村口小卖部的老板都是防火宣传员。”横河镇护林队的相关负责人指着墙上的网格图说。据悉,2024年防火季,阳城县开展动态督查362次,整改重大隐患4起,125千米穿林线路完成绝缘改造,32.95万亩秸秆、农林交错区可燃物清理一空。

在蟒河境内指柱山防火塔,红外监测摄像头24小时旋转扫描。县里投用的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护、地面传感器等多维数据,全年研判火情信息1.5万条,成功制止野外用火22起。技术员演示系统时,调出某次雷击火模拟处置画面:“从卫星发现热点到无人机投弹灭火,全程不超过30分钟。”

“祭祀引发山火,不仅要罚款,还要公开道歉!”2024年清明期间,某村民违规烧纸被处以2000元罚款,并在村广播站宣读悔过书。全县推行“防火责任追溯制”,4名履职不力的干部被问责,6000元罚单形成强力震慑。如今,穿行阳城山林,随处可见智能语音警示杆、防火码打卡点和戴着“防火巡查”红袖标的网格员,构筑起“人防+技防+制防”的三重屏障。

创新:科技注入“绿色基因”

卫星遥感影像正以分钟级速度刷新。技术员轻点鼠标,调出一组对比图:2024年森林督查第一期110个图斑中,某处被标注为“非法堆料场”的黄色斑块,经无人机复核、立案查处后,已重现葱郁。第二期、第三期130个图斑完成调查整改。他指着实时更新的进度表说:“全县森林资源尽在掌握。”

“别小看这些卫星图斑,每个都关乎生态安全。”阳城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带着团队,顶着严寒酷暑完成2024年1-3期草原图斑核查。2024年,全县专项会议部署草地图斑整改,通过补播耐旱草种、围栏禁牧,退化草原重现生机。

红外相机在析城山地质公园六个点位分别拍摄到了华北豹,同时还拍摄到豹猫、麝、褐马鸡、红腹锦鸡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在蟒河自然保护区,也监测到华北豹出没的画面。2024年,阳城县开展了以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为核心的“清风行动”,出动人员30余次,救助野生动物10起。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生物多样性日等宣传活动5次,悬挂条幅4条,印制并发放宣传品4000余份。2024年,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共发生案件192件,其中种植187件、养殖3件、伤人2件,共赔款98万元。

从“守着青山受穷”到“经营青山致富”,阳城县的绿色蝶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下一步,阳城县林业局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守护绿水青山,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县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让绿色成为阳城最动人的底色。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