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花了560亿洗白历史,却怕别人记得真相?有人可能会问:一个战败国,怎么还有脸要求别人不要参加纪念胜利的活动?
日本花了560亿洗白历史,却怕别人记得真相?有人可能会问:一个战败国,怎么还有脸要求别人不要参加纪念胜利的活动?
答案很简单——因为日本从未真正觉得自己输了。
日本560亿洗白侵略
202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中国将举行纪念活动。
本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记忆,日本却在暗地里忙着“做公关”。
8月24日,日本外务省竟然向欧亚多国发出呼吁:不要参加九三阅兵。
理由?怕“影响中日关系”,怕“煽动仇恨”。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施暴者反倒要求受害者别提旧账。
更讽刺的是,日本对外公关的投入,从2015年到现在,累计560亿日元。
560亿,换算成人民币将近30亿元。
这笔钱花在哪?——不是赔偿受害者,而是培养“亲日”意见领袖、修改海外教科书内容、洗白侵略历史。
对比起来更刺眼:日本对“慰安妇”受害者的补偿,总额不足百亿日元。
560亿用来掩盖罪行,几十亿都舍不得真正赔人。
是不是太赤裸了?
有人说,日本不就是在搞“国家形象”吗?哪国不公关?
没错,公关本身没问题。
问题在于——别人是为了未来,日本是为了抹掉过去。
比如:
——侵略被改写成“进入”。
——南京大屠杀被缩写成一段“事件”。
——靖国神社成了“民族精神象征”。
一本教科书改几个字,就能让下一代以为历史另有真相。
这才是真正的“信息战”。
而现在,他们还要“出口转内销”:通过外交施压,让别的国家假装这段历史不存在。
可是,问题来了:如果日本真觉得自己无辜,为啥要怕别人纪念?
如果日本真追求和平,为啥还要在8月15日参拜靖国?
中国的回应很直接。8月26日,外交部正式交涉。
态度很明确:纪念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不再重演。
网友三问直戳日本软肋
这时候,很多网友中国抛出了三问。
第一问:日本敢不敢正直面对历史?
不是嘴上说“和平主义”,而是敢在课本里写下南京的数字,敢对慰安妇说真心的对不起。
第二问:日本能不能真正吸取教训?
不是今天说对不起,明天去供奉祭品。
不是国内演一套和平剧本,国际上另写剧本。
第三问:日本有没有诚意走和平发展道路?
还是说,一边享受美国的保护伞,一边盯着所谓“国家正常化”,幻想重新武装?
这三问,看似外交辞令,其实扎心。
因为每一个问题,日本自己心里都没底。
再把视角转回现实。
有人或许会觉得,这些外交交锋离我们很远。
可真要想一想:今天的亚太和平,真的是“自然”的么?
答案并不轻松。
因为只要中国不强大,只要历史被篡改,只要受害者的声音被淹没,类似的危险就可能重来。
回看1945年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全篇没有一丝悔意。
战争被说成是为了“东亚安宁”。
结束战争也不是因为侵略失败,而是因为“原子弹太残酷”。
逻辑就是:我们是仁慈的,才勉强停手。
80年过去,叙事几乎没变。
只不过,那时的诏书在东京广播电台播放;
而今天,是日本外务省把“不要参加中国纪念活动”的邮件发往全世界。
日本颠倒黑白还能持续多久?
有人会说,那又怎样?日本不是照样混得挺好?
对,短期看,他们还能靠美国当靠山。
但长期呢?
当中国崛起,当国际秩序重塑,日本赖以存在的“模糊空间”会越来越小。
想“入常”?难。
想当亚太老大?更难。
一旦美国撤出,日本会发现自己连“二号位”都坐不稳。
所以,日本才拼命抓住机会,砸钱洗白,疯狂公关。
因为他们知道,时间站在历史这边,不站在他们这边。
如果560亿能买来遗忘,那今天的争论或许根本不会发生。
但事实是,再多的钱也买不走那3500万遇难者的名字。
再多的外交压力,也不能阻止世界对真相的纪念。
日本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钱公关,而在于有没有勇气认错。
所以,中国的三问,其实是一个更大的追问:日本,你到底准备好面对自己了吗?
来源:英财说一点号